法国第二大独立制药集团皮尔法伯集团,很早就将眼光投向了植物成分研究。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长春碱,经进一步合成,开发的抗肿瘤药物长春瑞滨和长春氟宁,已经成为临床使用的主流抗癌药物之一。
皮尔法伯集团于1961年就推出了首个植物药(CYCLO3),如今它每年在其医药及护肤产品中使用的植物超过200种,与植物有关的产品约占其总营业额的40%。
“目前,公司在中国寻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合作伙伴,力求在抗肿瘤、精神神经疾病、皮肤病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该集团在中国的采购与研发合作负责人姜爱艳介绍道。
国内很多从事天然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谋求海外合作。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除了与国内科研院所联合进行中药标准及新药研究、供应研发产品,更把重点目标放在了国际市场。
总经理谢海峰介绍,公司与美国药典委员会、欧洲药典委员会在草药质量标准和标准品研究及提供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普瑞法的产品更是行销到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雀巢,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国际公司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
主导建立国际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中药未来发展,应“从标准入手”,并着眼于主导建立国际标准。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利用现代科技,为我所用。借助先进的仪器、手段,用科学的语言,向更多的人介绍中医药。”张伯礼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用现代语言解读中药的科学内涵,这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建立标准过程中应遵照国际标准的一般规则。“从中药材的基源、产地等方面研究中药,并对于不同基源的药用植物,进行化学分析、药效评价,以更严谨的方式构建国际认可的标准。”
最后,张伯礼认为,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也非常重要。但他提醒,必须注重“先国内,后国外”的原则。先做好国内标准,以其为基础,通过提升形成国际标准。
张伯礼透露,国家重大新药专项目前支持了一批中药国际化、标准化项目,包括美国FDA注册,欧盟注册,及药材标准的研究,现代中药国际化评价等,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还将继续支持该方向的研究。
作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基地内容,2000年4月,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准、授牌。国家中药现代化创新中心、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杨子荣介绍,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是国家生物医药基地重点建设的“一所六中心”之一,是国家生物医药基地重点建设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也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中药发展应更多地将现代理念、技术手段融入研究开发中,在秉持传统理念基础上再创新突破。”杨子荣认为或许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走传统中药复杂成分的优化创新之路,另一条则是走传统中药核心活性结构的优化改造之路。 目前,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与国外多家知名院校、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创建集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信息交流、风险投资于一体的大型中药现代化研发实体做铺垫。(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 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