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夕阳下,云南省药物研究所花园式的现代化园区与百米外的滇池一起,被镀上了一层金光,静谧别致。新建成的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中试生产中心、新修的厂房、翻修后的实验楼,甚至园区内的一草一木,都是10年来药研所脱胎换骨、重创辉煌的见证人。
旧貌换新颜的硬件设施固然让朱兆云欣慰,可更让她自豪的是一批新药在这里诞生。由痛舒胶囊、肿痛气雾剂、肿痛搽剂、肿痛凝胶、伤益气雾剂5种药品组成的金品系列药物,是药物研究所迈步跨新的底气所在。有人说,金品的成功应归功于朱兆云,没有她前期的铺垫,就没有后期一帆风顺的研发。可工作中刚毅执著的朱兆云此时总是无比谦逊:“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干成的事,个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干涸。药研所能有今天的发展,金品能这么成功,靠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对朱兆云来说,一辈子与中药、民族药研发为伴,的确是人生最大快事。
用一个新药救活一个企业
一个新药的研发要多长时间?10年、20年、还是30年?搞科研的人都明白,一项科技成果的产出不仅是经验和学识,更是时间的积累。
出生于大理医药世家的朱兆云,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民族新药的研发。只是,她从未想过,有一天,金品系列药物会诞生在曾经一度大名鼎鼎的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始建于1956年的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是我省从事天然药物研发的专门机构,50年的漫漫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周折,也有过阵痛,这里曾诞生过填补国内空白的全国第一个抗高血压新药降压灵,率先在全国提取出闻名遐迩的抗疟新成分青蒿素,并开发出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三七系列新药,以灯盏花为主要原料的灯盏花系列新药……可当时间的车轮进入新世纪,这个当年曾辉煌一时的研究所已是困难重重。
“辉煌一时易,辉煌一世难。对一个科研所来说,认清道路,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
刚刚走马上任的她,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立所之本。当年,所里正好有一个科研项目结题,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继续创新研发,她果断地从少得可怜的办公经费中拨出40%,重奖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
与此同时,她也带领人数不多的科研团队,加紧对金品系列药物的研发。
“对搞科研的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充足的经费支持。可这些,当时的药物所都不具备。”朱兆云感叹。也许正是这种艰难,激发了朱兆云的创造力,当年底,脱胎于朱兆云家传诊疗手段,依据彝族药经科学验证后开发出的民族新药——金品系列获得生产批文。
此时的药物研究所,虽然在创业者们共同的努力下有了一定起色。但是如果想进行新药生产,却面临诸多难题。没有像样的厂房,没有优秀的工人,却有着来自外部的种种压力,一种声音认为,研究所搞搞研究就行了,如果兼顾生产,那是“不务正业”。关键时刻,朱兆云、赵毅、王京昆等所领导决定:“我们要生产自己的产品,要有自己的市场。”
思路清则步子稳。在朱兆云带领下,所里确立了科研和成果转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2000年5月,金品系列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包括痛舒胶囊、肿痛气雾剂、肿痛搽剂、肿痛凝胶、伤益气雾剂在内的5种药品一上市便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年,金品系列就实现了数十万元的销售额。
这笔看似不大的数额,是省药物研究所几年来第一次实现自救。
用一个药品,救活一个企业,朱兆云和她的团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