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峰会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首届中国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峰会 >

人民网副总编孙海峰:互联网+中医药,传播带来改变

2015-12-24 11:10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孙海峰 浏览:

  在首届中国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峰会上暨互联网+中医药战略研讨会上,人民网副总编辑孙海峰与大家分享了中医药走出去的话题,并对媒体和网络同仁之间的融合、融通、共享、共赢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以下为演讲全文摘要: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中医药产业也必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将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一张古老而又新颖的名片。所以今天我想重点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中医药走出去的话题。

  中医药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钥匙。”他特别强调指出要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海外的发展,现在很多人一说起中医,还是脑海中的陈旧印象,“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锅,一吃一大碗”,别说外国人,就连我们自己中国人都搞不明白中医药理到底是什么。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对媒体人来讲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医药文化走出去首先是文化先行,而互联网正是向世界传播中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良好平台,运用网络的方式、新媒体的创新方式,创新对外传播,针对国外受众的心理和接受的习惯,讲好中医药的故事,探索中医药的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新方法势在必行。今年12月8日在瑞典举行“了解中医、瑞典对话”中医药活动上,瑞典针灸协会主席曾经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感到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在寻找的桥梁,我们相信由此中医会在西方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网络也是这样做桥梁的,不仅仅是诺奖架起连接的桥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也开通了中医药驶向各国的列车。2000年前中医药其实就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一带一路”的沿线有65个国家,总人口接近44亿,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中医药更需要敞开胸怀,开启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新思路,让不同文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在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中都期待中医药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为媒体人,如何让中医药发扬光大,如何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给全世界,在这方面人民网作为中央主流媒体,可以说责无旁贷。大家知道人民网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网络媒体,人民日报今天已经远远不止是一份报纸这么简单,已经集杂志、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数字报等等,覆盖读者和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是一个大型的新兴媒体集团。而人民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也已形成了覆盖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各种终端,包括刊、报、网、微、端等多媒体全平台的传播矩阵。

  为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与世界各国医疗界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加多元的形式促进全世界人民共享中国传统医药,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2016年将依托人民日报的海外分社和子公司,在全球开展中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之旅,这是我们2016年度的重要活动之一。从今年开始人民网将联合医药促进会,每年举办医药创新最具影响力品牌的评选活动,为中国医药品牌对话与合作搭建平台,架设桥梁,为中国医药品牌传播献智献理。

  为做好中医药宣传报道工作,今年人民网健康频道将加快改版升级,2016年人民网将抢摊健康产业,搭建以人民健康网为基础的大型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举办全民健康论坛,打通医疗保健、食品安全、旅游休闲等多个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本合作,带动大健康上下游的产业链共同发展。人民网将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推出一系列宣传中医药的专题专栏。将建设中医数据库,建设以名院、名科、名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网络数据库,在网络的PC端和手机的移动端共建专题专栏,并且开通可搜索查询的功能。数据库议题上线后后期还将逐步增加中医的预约挂号、在线互动答疑等等多项互动功能。

  王国强局长曾指出中医药的文化科普与新闻宣传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智能手机,把公众喜闻乐见的中医药内容以不同形式展现在网络和移动端,使中医药传播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强。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也让传统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希望能够通过媒体的不断努力,让中医的健康理念被更多人所接受,让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外国人接受中医、喜欢中医,吸引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大兴趣。

  除了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外,媒体和网络同仁之间也需要融合、融通、共享、共赢。提三点建议。

  第一,互联网的健康资讯,特别是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务必做到权威、真实、准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中医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风生水起,各类新媒体上都在广泛发布积极转载与中医药相关的养生、食疗、保健类的信息,很多民众收集、收藏、使用。应该说中医的健康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人的认可和信赖。但也要看到同样是健康类的资讯,在微博、微信、论坛里传播的不少似是而非的篇章,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形象,有些谣言内容,经过新媒体的传播、发酵愈演愈烈,甚至引起公众的恐慌。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亿万用户受众群越来越迫切需要媒体给他们传递权威、准确、可信、优质的中医药资讯和科普内容。医疗大健康事关民生,资讯传播必须真实,媒介从业者在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上更应该做到正本清源,做好百姓健康知识和相关信息传播的守门人。这一点我们在座每一位都有责任。

  第二,要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和企业的网络舆情。现在是一个网络舆情大发展的时代,最新数字显示中国的网民数已经达到了6.68亿,什么概念?它已经占到中国人口的近一半,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有一半人都在上网,今年3月份人民网舆情监测曾经发布了一个中医药行业的舆情报告,报告指出不管对中医药媒体、中医药企业还是中医院等相关机构,现在都在面临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所带来的舆情冲击。如何塑造中医药的正面形象?塑造中医药企业的公共品牌形象,加强对网络负面舆情的预警,以及正确的引导和应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医药法立法进程加快,被外界认为是迈出关键性的一步,2016年可以想像发布的新政策,将给中医药行业带来新的环境,同时无形中对行业、企业品牌建设和声誉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大家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研究。

  第三,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推动各个渠道、各个平台的深度融合。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的形态层出不穷,受众的兴趣也多样多变,现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让用户眼花缭乱,在这样信息大潮当中,与中国中医药相关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更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内容整合搭建一个大的平台,推动不同渠道间的深度融合,实现全媒体传播渠道,实现对受众需求的有效分析、有效洞察,进而真正实现高效分众化、系统化、精准化的,扩大中医药在全社会的整体影响力,扩大中医文化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