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鲁甸地震 >

聚焦云南鲁甸地震: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 托举生命的希望(3)

2014-08-04 14:07 来源:云南网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山还在摇,地还在颤……

  接报后,云南消防总队立即启动《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跨区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调集总队灭火救援作战指挥部、特勤支队、曲靖支队、昆明支队、玉溪支队、搜救犬队141车937人17只搜救犬赶赴灾区进行救援。

  昭通消防支队第一时间调集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0时30分,调集总队作战指挥部第二批增援力量和总队培训基地、大理、文山、红河救援力量赶赴增援。

  快!快!快!

  上一线,救群众!

  陆军第14集团军派出某旅地震应急救援队115人,专业救援车辆10台,携带生命探测仪、照明、挖掘等全套应急救援装备,向地震灾区进发。陆军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1000名官兵,携带救援于19时紧急从曲靖驻训地赶往灾区。

  23时40分,先遣组抵达灾区,不顾满身疲惫马上投入紧张的救灾工作中。

  时间在分秒流逝,那些依旧被掩埋在废墟里的一个个生命让全国人民揪心……

  在最危急的时刻,广大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冲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灾难中传递爱的奉献和力量。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呼唤,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壮举。

  “下边还有人吗?”一个个在塌楼中艰难接近生命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大手,一张张疲极困极酣睡在乱石中的憔悴容颜……

  抢救!抢救!抢救!为了救出更多被困群众,那抹绿色的身影激战昼夜,与时间赛跑,与疲劳抗争,与死神搏斗……

  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

聚焦云南鲁甸地震: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 托举生命的希望

  抢救生命

  人间大爱汇成浩瀚江海

  灾情就是命令!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全系统紧急动员,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投入救灾和勘查灾情……

  几乎同时,受灾县、乡镇干部迅速行动;地震、民政、财政、交通、卫生、住建、气象、国土、卫生、教育、水利等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响应。

  一场快速反应、各级联动、合力救灾的战斗在灾区全面打响。

  工作组来了……

  通信抢修人员来了……

  电力抢修人员来了……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带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预测所、台网中心各单位部门20余人赶赴灾区开展地震余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及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

  云南省政府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了震中,现场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全面检查灾情损失情况。

  云南省民政厅及时向灾区调运救灾物资,对灾区群众实施应急救助。截至20时40分,省民政厅共向灾区调运帐篷4000顶、彩条布1200件、折叠床8000套、棉被5000床、大衣5000件,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临时住所、有洁净水喝。

  赈灾物资发放到位,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救援、抢运救灾物资、搭建帐篷、核查灾情……无论是在重灾区,还是在轻灾区,哪里需要工作组就奔向哪里,哪里危险就奋战在哪里;

  历尽劫难的废墟上,各部门工作组可敬的工作者。灾区基层党支部、共产党员成为稳定人心的“主心骨”、排危除险的“先锋队”、帮助群众的“贴心人”……

  抢救生命,这是与死神的赛跑。

  在震区,共产党员、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志愿者……为灾区人民擎起一片天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卫生厅立即组织了省一院、昆医附一院、省中 医院以及曲靖市医院四支医疗队伍赶赴灾区。此外,昆医附二院、红会医院、省三院均已做好准备,随时待命,随时准备增援地震灾区。

  为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省、市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力量统筹,昭通市卫生系统共派出医疗救援卫生人员114人,派出救援车辆14辆。

  泸州、宜宾、云南省43医院、昆华医院派出的救援队正在赶赴地震灾区。

  成都军区联勤部出动3支医疗队和保障分队共600余人,携带野战手术车和破拆照明等设备赶赴震中。

  抢救生命,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志愿者队伍迅速向灾区进发……

  3日晚11点半,重医附一院、附二院、儿童医院,市急救中心,市六院,三医大大坪医院6家大型医院集结重庆市创伤外科、骨科和普外科医生,出发赶赴震中。

  4日凌晨1点10分左右,重庆市的第一批志愿者出发赶往云南地震灾区救援。其中,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紧急救援中心队长胡耕源带着14名队员和2名重庆交大志愿者、2名社会人士,共19人乘3辆车奔赴灾区。

  随后,第二批志愿者前往云南,第二批志愿者包括重庆市九龙坡黄桷树青年社工发展协会,重庆永安自然灾害救援中心以及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多名志愿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灾区群众和第一批志愿者提供物资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