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六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兰茂《医门揽要》脉诊刍议(2)

2019-10-18 16:1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3.脉诊的临证指导运用

  3.1以四时主脉指导用药规律  “弦、洪、毛、石”为四时脉之特征。在《难经》第十五难中对四时之脉阐述具体如下“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儒弱而长,故曰弦。”弦脉生于木气,木能曲能柔,太过不及皆为病脉,弦脉为病,在于枢机不利,宜“疏、和”;“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茂盛,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钩脉亦称洪脉,洪者,大也,以水喻也。形容脉来洪大,来盛去衰之意。钩者,以木喻也 ,如腾涌之波,燎原之火;“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秋季万物收成,其气从散大之极自表初收,如浪静波怡,烟清焰熄;“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儒而滑,故曰石。”冬季万物合藏,其气收敛沉降,如汇潭之泉。兰氏继承了前人的学术观点,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善于运用四时之脉诊治疾病,特色鲜明,疗效显著。

  兰氏认为春季病多风邪,临证喜用清凉疏风药,如荆芥、薄荷防风等;夏季病多暑热夹湿为患,常用芳香疏利之品,如柴胡、黄芩、藿香、香薷等,亦常加用苍术厚朴陈皮、法半夏等行气燥湿之品;秋季病多燥邪,常用清凉滋润之品,如杏仁桑叶桔梗、沙参、玄参等;冬季病多寒邪,常用辛温疏利之品,宜选用温热性药物,外助阳气,内消阴火,祛寒邪外出,使正气得复,如黑附片、干姜肉桂等。云南名医姚贞白先生对四时用药也有相似的观点,值得借鉴。

  3.2.诊妊娠脉  诊妊娠脉之法始于《内经》,其对妊娠脉描述为“身有病而无邪脉”,就是指身体虽有症状反映,而三部脉浮沉大小正等,无弦、芤、涩等脉象,便是有孕之征;早在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就指出“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脉浮沉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妊娠以后,气血下聚以养胎元,胞宫内实,多表现为两尺脉滑利有力。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诸多医家都认为妊娠脉多以滑利为主。兰氏在《医门揽要》中首次提出以洪疾之脉论妊娠,洪脉是形容脉来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疾脉是形容脉来一息七到八至,较数脉尤甚。而兰氏此处妊娠洪疾之脉主要是对男女性别的判断,与李时珍等后世医家观点不一,是为脉诊一大特色。

  3.3重视脾肾  兰氏曰:“浮脉诸病责之于肾,盖水为万物之母,五行生克,然水又责之于脾胃,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而津液自生生不息也”[1]。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阐述了脾肾在五脏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肾以阴阳论,分为阴虚、阳虚,阴虚治以六味汤;阳虚治以八味汤;而脾以气论,为中气虚,治以补中汤;兰氏的重脾肾的学术观点与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五脏之中脾肾为主的学术观点一脉相承。

  3.4辨治外感、内伤  兰氏通过人迎脉与气口脉之强弱来辨别疾病外感、内伤。兰氏提出“人迎大于气口是外感,宜表;气口大于人迎是内伤,宜解”。辨别外感、内伤之后,外感病多为六经、卫气营血等病症,治疗以发汗透邪外出为主,内伤疾病多为脏腑、气血津液等病症,兰氏在气口诊治伤风合症时将人迎大于气口为外感伤风,属实证,治疗以疏风解表,以参苏饮、九味羌活汤、升阳散火汤、六和汤等治之;气口大于人迎为内伤,属虚证,治疗以补益升提,以十味补中汤、十全大补汤等治之。内伤疾病包含许多疾病,治疗应结合病患体质遣方用药。

  3.5以左右寸关尺的“浮沉迟数”辨治五脏疾病  以左寸心脉浮主病为例,左寸心脉浮包括浮洪、浮滑、浮沉脉,浮洪脉主太阳眩晕,两目昏花,心神恍惚,经闭头晕;其病病机根源为心血亏虚、虚火妄动;需辨别性别、体质、年龄而确立治法,男子年老脉浮洪者以六味汤、金匮肾气丸治之,妇女多郁治以逍遥汤,妇女年老气血亏虚、脾不舒畅治以归脾汤;经闭头晕者,以逍遥汤加减或桃仁承气汤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活血化瘀。浮滑脉主风痰症,中风不语,颠狂症;中风不语、颠狂症其病机根源均为痰症,中风治以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等补益气血,癫狂症宜先以莱菔子、酸矾、花椒目催吐,后再以四君子汤加肉桂、附子红花、半夏、菟丝子温阳益气,健脾化湿治之;在论治中风不语时,兰氏主张扶正以攻邪,坚持扶正则邪气自除。浮沉脉主头痛,其病机根源主要为虚火上炎,病位在心,心火之动常归因于肝火之动,最终归于肾水亏虚不能涵养肝木,故治以六味汤、逍遥散;然头痛亦有实火,多为上焦心包络之火,宜黄芩、黄连苦寒之类泻之。兰氏将左右手寸关尺六脉一分为六,再以各部脉浮沉迟数一分为四,总共分成二十四个大类,并提出病因病机、治则、方药,上述“左寸心脉浮主病”仅为其中之一。

  4.小结

  当代诸多医家采用现代医疗技术对中医诊脉进行了客观性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采集与阐释脉象信息。目前研究兰茂脉学的学者较少,或多为单一疾病的脉诊规律研究,并未对兰氏脉诊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学识浅薄,以期通过梳理兰氏脉诊内容,进一步整体的去认识、挖掘兰氏脉学精髓,兰氏主张以脉对病证进行分类,注重体质学在临床的运用,其脉诊理论既有仲景等先贤之传承,也有其自身临证独创,需要深入研究、仔细推敲。

  参考文献

  [1]楚更五,李平.重订医门揽要[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3-104.

  [2]汪剑.脉诀汇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9-124.

  [3]孙琬淑.人迎寸口脉法探究[J].湖北,大众科技杂志,2018,19(218)1-63.

  [4]夏晨.探讨《濒湖脉学》浮沉迟数脉的创新点[J].浙江,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41-42.

  [5]王佳佳,周杰,段延萍等.《黄帝内经》脉诊刍议[J].北京,北京中医药杂志,2018,37(3)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