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 汪剑 朱紫尧 鲁智慧 张晓琳
(本论文荣获“第六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摘要:《医门揽要》一书上卷主要论述脉诊,内容丰富,笔者通过阅读归纳《医门揽要》中脉论原文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兰氏脉诊相关规律,发现兰氏既继承了仲景等先贤理论,又善于结合自身的临证经验加以创新发展,在其论述的多种脉象中尤其重视“浮沉迟数”四大主脉,其脉诊突显人迎、气口、妊娠、四时等诊法,并将诊脉与八纲、五脏、卫气营血、六经等辨证方法融汇贯通,提出了新的诊脉思路。兰氏脉诊是兰茂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医门揽要;兰茂;脉诊
《医门揽要》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先生的著作之一,其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专论脉法证治,下卷专论病证方药,《医门揽要》经过清代管暄等校订,2007年又经现代学者楚更五教授等人《重订医门揽要》而传诸于世,近年来随着兰茂医学的影响扩大,深入研究兰茂学术思想的学者众多,本文就兰茂脉诊内容做简要梳理,通过分析兰氏脉诊诊法、以辨证方法测脉、脉诊指导临床运用等方面做阐述,以促进中医学者对兰茂医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1.兰氏脉诊诊法
1.1脉诊指法 诊脉是中医四诊之一,在我国历史悠久,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经验总结,常见有“三部九候、三部诊脉、寸口诊脉”三种。《医门揽要》上卷中兰茂的“切脉论”,论中强调诊脉之道,应先调医者自身气息,平心静息,清晨平旦之气未散为诊脉之最佳时机,强调诊脉先定关脉,次定寸脉,最后定尺脉,指下先轻诊而后再重诊。兰氏认为“脉者血气之本也”,血气的充盈、亡脱,稍减、不足对应着脉的盛、衰、迟、微。兰氏提出高矮胖瘦辨脉,以高、矮论脉长、短,诊脉下指讲求疏密不同;以胖、瘦论脉细、洪,诊脉下指讲求轻重有别,以性情急躁、缓慢论脉急、缓。兰氏对于诊脉结合血气强弱、身材高矮胖瘦、性情急缓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2脉诊次序 兰氏强调“诊脉男士先诊左手,女士先诊右手”。《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虎口三关部位脉纹形色提到“男从左手女右看”,关于诊脉“男左女右”的解说,从表面含义上似乎男性重在左侧,女性重在右侧,也符合男以气为主,女以血为主;但都不能具体的概括“男左女右”之说,这往往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礼仪、“男尊女卑”有关,中国古代文化中盛行“以左为尊”。一些学者认为“男左女右”之说也与寸关尺三部分属的脏器有关,最终也不能得出一致性结论。所以“男左女右”观点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能笼统机械的理解。兰氏脉诊重视“尺脉”,认为疾病不外乎阴阳,而欲辨知阴阳,全以两尺脉为主。
1.3脉诊部位 人迎寸口诊脉法作为古人常用的一种诊脉方式,对“人迎”“寸口”的定位尤为重要。兰氏在《医门揽要》中提倡人迎、气口诊脉法,气口又称为寸口,《脉经》中云“左为人迎,右为寸口”。《灵枢·经脉篇》曰:“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循鱼际”“胃足阳明之脉,下人迎”。寸口脉位于手太阴经的循行部位,而人迎脉则位于足阳明经的循行部位。王叔和在《脉经》中将人迎寸口定位为桡动脉的左右,结合兰氏在书中左右手脉形图中将左手寸口脉定位为人迎,右手寸口脉定位为气口。兰氏曰“关前一分为人迎,关前一分为气口”;与王叔和之人迎、寸口脉定位一致,兰氏人迎、寸口诊脉观点虽然与《内经》中将人迎脉定位为颈总动脉有异,历代医家学者对此观点不一,但并不影响临床诊病,同时也符合现代诊脉的思维。
2.以辨证方法测脉
2.1结合八纲辨脉 兰氏脉学中提出了“浮沉迟数”四大主脉, 又以“浮沉迟数”辨阴阳,则浮数为阳,沉迟为阴。浮脉又分为浮洪、浮滑、浮涩、浮空之脉,浮洪、浮涩为阳;沉脉又分为沉紧、沉滑、沉细之脉,沉紧、沉细为阳,沉滑为阴,兰氏提出沉滑之脉常为气脱,当从容和解;迟脉又分为迟缓、迟沉、迟空之脉,迟缓为阴,主虚证,迟沉有力为阳,主积滞,迟空之脉则是阴阳将绝。兰氏告诫后世学者凡遇迟脉,都要以升提、补益之法治疗;数脉又有数洪、数滑、数紧、数沉之脉,数洪为阳,数滑为阴。兰氏认为病不外乎阴阳,欲辨阴阳,全以两尺脉为主。在寒热虚实辨脉时主张“以疾迟辨寒热,以有力无力断虚实”。虽然兰氏与后世诸多医家对八纲辨脉观点不同,兰氏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对于八纲辨脉独到的见解。
2.2结合脏腑辨脉 兰氏提出五脏之常脉“心脉宜洪,肝脉宜长,脾脉宜实,肺脉宜浮,肾脉宜沉,命脉宜细”[1]。此处命脉指命门之脉,即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五脏对应心;长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五脏对应肝;实脉在卦为艮,在时为长夏,在五脏对应脾;浮脉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五脏对应肺;沉脉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五脏对应肾;五脏之脉各有特点,与此相反便为病脉,临床需谨慎辨别。
2.3结合六经辨脉 关于六经辨脉《伤寒论》中总结有:“太阳病脉浮,阳明病脉大,少阳病脉弦,太阴病脉弱,少阴病脉微细,厥阴病脉弱”。兰氏在其著作中提出“太阳经,主小肠、膀胱,其脉浮洪,寸关尺脉俱浮,为太阳病;阳明经主大肠、胃,阳明脉长;少阳经主三焦、胆,少阳脉弦;太阴经主肺、脾,其脉沉细,寸关尺俱沉,为太阴病;少阴经主心、肾,少阴脉沉;厥阴经主心包、肝,厥阴脉微缓”[1]。
2.4结合卫气营血辨脉 兰氏提出“数紧之脉为汗在气分,宜用荆芥、苏叶之类解表;数沉之脉为汗在血分,宜用川芎之类治”[1]。考究此处之“汗”应理解为“邪”,意为邪气,其理论思想实质是卫气营血辨证,邪在气分,本证多由卫分证不解,邪传入里,亦有初感邪气直接入气分而成。数紧之脉为邪气束于表,需用解表法鼓邪外出;数沉之脉为邪气入里,需用血中之气药川芎祛邪而活血行气;兰氏提出“若左侧尺部出现数脉,则当运用清阴分热的青蒿治疗”,左尺部候肾,肾脉数,则提示肾中之阴火妄动,需运用青蒿等清营热治之,兰氏在书中论述“卫气营血”并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收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