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观察指标
1.2.2.1 安全性指标①三大常规检查(WBC、RBC、HGB、PLT);②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UREA)检查;③心电图检查
1.2.2.2 疗效观测指标 ①应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量表(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精神心理因素评分,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②中医症候积分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中医主要症候及次要临床症状,以及舌苔、脉象等情况的变化。无症状者0分,主症轻度者2分、中度者4分、重度者6分,次症轻度记为1分、中度记为2分、重度则计为3分。
1.2.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泄泻)①痊愈:中医符合IBS-D(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主要及次要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下降90%;②显效: 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下降0%;③有效: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下降0%;
④无效: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30%。
计算方法: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以及EXCLE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
资料运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人数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0 |
10 |
26 |
14 |
36 |
72% |
治疗组 |
2 |
24 |
20 |
4 |
46 |
92%a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及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 |
例数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
50 20.85±3.56 |
11.38±3.97a |
治疗组 |
50 21.56±3.70 |
7.28±4.62 ab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的IBS-QOL量表、SAS量表、SDS量表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BS-QOL、SAS、SDS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IBS-QOL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量表积分及与SDS量表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3。
表3 IBS-QOL、SAS、SDS积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时间 |
IBS-QOL积分 |
SAS积分 |
SDS积分 |
对照组 |
治疗前 50 治疗后 |
81.35±33.72 98.28±28.16a |
59.05±10.43 57.90±11.51C |
57.95±12.25 54.25±13.25 C |
治疗组 |
治疗前 50 治疗后 |
81.30±31.54 117.85±20.53 ab |
57.00±11.37 48.23±15.18 ab |
55.1±12.33 47.98±15.62ab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CP >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