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症状和功能评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于入组后治疗前、治疗的第一、二、三个疗程结束时各评估一次。
(2)疼痛VAS评分:于入组后治疗前、治疗的第一、二、三个疗程结束时各评估一次。
(3)骨密度检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部位包括腰椎、髋部、尺桡骨,得出T值。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检测一次。
(4)25-羟维生素D:化学发光免疫法,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检测一次。
3.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
有效: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未见骨质密度下降;
无效:和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没有改善。
3.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单纯药物组 |
40 |
11 |
29 |
0
|
药物联合常规针刺艾灸组 |
40 |
13 |
27 |
0
|
药物联合短刺艾灸组 |
40 |
17 |
23 |
0
|
由表1可知,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临床疗效无差异。
3.4.2 三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表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临床 控制 |
显著 进步 |
进步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单纯药物组 |
40 |
1
|
0
|
26 |
13 |
67.5% |
药物联合常规针刺艾灸组 |
40 |
8
|
6
|
25 |
1
|
97.5% |
药物联合短刺艾灸组 |
40 |
10 |
28 |
2
|
0
|
100% |
由表2可知,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临床疗效有差异;根据疗效的多重比较可认为药物联合短刺艾灸组优于药物联合常规针刺艾灸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
3.4.3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表3疼痛VAS评分比较
变异源 |
自由度 |
均方 |
F
|
P
|
时间 |
1
|
643.91 |
785.808 |
0.0001 |
组别 |
2
|
55.936 |
9.066 |
0.0001 |
时间*组别 |
6
|
34.47 |
42.073 |
0.0001 |
经球形检验(P<0.05),各组不同时间重复测量的结果存在高度相关性。
表4三组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比较
组别 |
治疗前 |
第一疗程 |
第二疗程 |
第三疗程 |
单纯药物组 |
7.33±1.68 |
9.64±5.36 |
6.14±4.97 |
2.93±1.57 |
药物联合常规针刺艾灸组 |
7.43±1.71 |
11.5±5.50 |
6.20±4.94 |
1.56±1.07 |
药物联合短刺艾灸组 |
7.63±1.44 |
7.43±1.71 |
6.20±4.9 |
1.16±0.83 |
由表4可知,经多元方差分析,治疗三个疗程后,三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联合短刺艾灸组优于药物联合常规针刺艾灸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
3.4.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表5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变异源
|
自由度
|
均方
|
F
|
P
|
组别
|
2 |
21653.511
|
746.219
|
0.0001
|
时间
|
6 |
459.326
|
826.407
|
0.018
|
时间*组别
|
6 |
20.159
|
36.270
|
0.0001
|
经球形检验(P<0.05),各组不同时间重复测量的结果存在高度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