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六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基于吴佩衡医案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方证规律研究(2)

2019-10-18 13:33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2.4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药分析结果

  2.4.1 原方分析

  根据医案统计分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物常用剂量为:附子30g,细辛5g,麻黄5g;最大用量为附子100g,细辛6g,麻黄10g;最小用量为附子20g,细辛2g,麻黄2g。其中,相比与麻黄和细辛的用量,附子的用量为原方中最大,为一方之主药,详见表2.

  2.4.2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经统计加味药共16味,常用药物(使用频数>2次)主要为生甘草生姜桂枝;在剂量方面,干姜剂量最大为31g,生姜和桂枝常用12g,详见表3。甘草具有缓中,调和诸药之功,加之原方可缓麻黄、附子、细辛之急,缓解附子的烈毒性;生姜可解表散寒,桂枝可助阳解表,温通经脉,生姜、桂枝配伍原方之麻黄,细辛,可起到温经解表,扶正驱邪之功。除常用药物外,吴老针对疾病症状,可配伍羌活茯苓肉桂香附、通草、王不留行防风蒺藜等药物,可谓用方之灵活。

  3.小结

  3.1本研究总结吴佩衡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方证特征,主要有:

  (1)常用处方:麻黄5g、细辛5g、附子30g,可随证加用生姜12g、桂枝12g、干姜31g、甘草5-6g、防风、羌活、陈皮、半夏等药物。

  (2)方证主要特征:麻黄附子细辛汤大多适用于:患者体质素虚或误治、邪气直中少阴;无明显年龄和节气限制;患者全身症状多为外感重证象,表现为头痛、恶寒发热、体痛,疲倦嗜睡、重者汗出肢冷等症状,皮疹色淡不鲜,多伴口不渴或喜热饮、纳差,舌苔白滑,脉沉细紧。

  3.2关于本研究的思考

  吴佩衡名中医研习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的扶阳学术思想,开创了云南扶阳门派,临床上善用附子,在其所著的《中药十大主帅》中,附子排在首位。吴老运用附子极为灵活,在本研究中,附子最小用量20g,最大用量仅为100g,然参考吴老其他医案,可知附子用量远大于此,附子普通用量为60g, 重则可每剂使用250-500 g[4],故用本方亦不可拘泥于研究结果,附子用量需要结合临床,具体辩证分析。同时,本研究医案9例均出自《吴佩衡医案》,由于医案例数较少,研究结果仅作为临床参考,为研究吴老的临床经验学习提供一定借鉴,关于吴老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方证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撰次.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

  [2]吴佩衡著.吴生元,吴元坤整理.吴佩衡医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3]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撰次.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

  [4]彭强丽,杨丽娟,吴生元.浅谈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3):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