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六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基于数据挖掘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规律探析(3)

2019-10-17 15:11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2.3 聚类分析

  选择频次≥3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冰柱图(图2),聚类热图(图3)。冰柱图按集群数为30来分,可得出6个有效聚类群,24个无效聚类群,6个有效聚类群为:外关-阳池、犊鼻-内膝眼、申脉-照海、昆仑-梁丘、手三里-悬钟、解溪-鹤顶。分析聚类热图发现,阳性区域多集中在图形的周边位置,阴性区域集中在图形的中间。阳性区域对应的腧穴中,左侧为合谷、曲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血海,右侧为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阳池、外关、梁丘、昆仑、太溪、丘墟。

图2 腧穴聚类分析冰柱图

图3 腧穴聚类分析热图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相当于中医学“痛风”“热痹”等范畴。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指出“血中有热,再受风寒,热血得寒,痰浊凝涩。”为其病机。唐·王涛《外台秘要》记载“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也……”“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寒凉外搏,热血当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说明痛风多因内外合邪而发。总体而言,本病病机多属脾肾功能失调,加之嗜食膏粱厚味,日久生湿成痰化热,湿热浊毒瘀滞于内,又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外相合,闭阻经络,不通则痛,发为痛风。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通风性关节炎以近部选穴,循经选穴为主,远部选穴为辅。循经取穴上出现频次最高的经脉为脾经和胃经,其次为大肠经、胆经、肝经、三焦经、膀胱经、肾经,与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涉及脾胃肝肾相合,也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具体应用。但与中药治疗痛风归经以“肝、脾、肺、肾、胃”为主[8]不完全一致,可能和中药与针刺治疗的作用方式不同有关。出现频次较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太冲、阴陵泉、血海、合谷、阳陵泉、犊鼻、太溪等,阿是穴因所涉部位分散,未进行统计描述,但实际上在本病的治疗中运用最多,可纳入近部选穴范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和“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在分布上,所研究腧穴主要集中在下肢及其病变关节处,其次为上肢,这与痛风发病累及关节频率[9]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足背、踝、膝、指、腕一致。

  通过对腧穴的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规则分析发现足三里-三阴交组合具有最高的支持度,而通过对网状图的分析,发现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冲、合谷、曲池、血海相互间的穴位组合在治疗本病中有较高的关联度,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能升能降,可补可泻,化痰湿利气机而健脾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主健脾化湿,可用于:“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针灸甲乙经》。足三里与三阴交配合不仅可除湿化痰以祛邪,还可健运中焦,恢复脾胃升降气机之职,以绝痰湿之源,配以脾经合穴阴陵泉可加强利湿之功,三阴交、阴陵泉相配又可益肾固水脏,同时用脾经之血海可活血行血而化瘀,合谷、曲池穴性走而不守,泻热而通络止痛,太冲为肝经之原穴、输穴,可化湿,又可除血中之热。且太冲与合谷相配可开四关,治“寒热痹痛”《标幽赋》。以上诸穴又位于痛风好发关节附近,能发挥腧穴本身的近治作用,可做为针灸治疗本病的基本取穴。对聚类热图上的树形图进行分析可得出聚集度较高的16组穴对,其中较有意义的是:申脉-照海、腕骨-阳溪、行间-太白、内庭-陷谷、丘墟-太溪、外关-阳池、犊鼻-内膝眼、合谷-曲池、太冲-血海。除外关-阳池属三焦经具有调水道,利水湿的作用外,余穴均位于痛风好发关节处,可作为“以痛为腧”的选穴参考。对聚类热图中间部分阴性区域进行分析,其对应的8篇文献[10-17]中,有4篇运用了以火针点刺阿是穴为主的刺法,3篇用毫针结合三棱针刺血,1篇用毫针围刺病变部位结合电针(穴取足三里、丰隆,均为高频腧穴),故取穴较少,出现了较多的阴性结果。阴性区域对应的穴位多为局部选穴,对应区域痛风发病频率相对小,可纳入阿是穴范畴。

  在针刺补泻方面,毫针补泻手法主要运用了捻转提插补泻手法,而主要以泻法为主,补法为辅。这主要与痛风性关节炎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期以痰浊、瘀血、热毒痹阻经络血脉为主有关,而通过三棱针、梅花针、火针等刺血能快速的泄热除瘀,达通络止痛之效[18]。刺血疗法(三棱针、梅花针)在本统计中出现了22次,其首见于《灵枢·小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素问·调经论》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而痛风急性期湿浊瘀热的病机正与“血有余”“菀陈则除之”相契合。研究表明刺血疗法能直接促进血尿酸的排泄[19],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火针刺血疗法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也有一定的应用,火针[20]一方面通过加热的针体直接将火热导入人体,温经通络,使气血流畅,达通则不痛之效;另一方面,通过放血,开门祛邪,以热引热,借助火力开通腠理,将湿浊瘀热引出体外,使邪去正安。如《圣济总录》记载:“肿内热,被火夺之,随火而出。”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穴主要以脾经、胃经、大肠经、胆经、肝经、三焦经、膀胱经、肾经腧穴为主,针刺选穴以近部选穴、循经选穴为主。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合谷、曲池、血海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取穴。针刺治疗本病选穴主要分布在四肢关节附近,下肢关节分布最多。针刺补泻上以毫针提插捻转泻法运用最多,补法运用相对较少。刺血疗法,火针疗法等有蠲邪除痹之效,在治疗本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等.内科学[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56-859.

  [2] 赵同德,张强,杨甜甜,等.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17,32(01):109-110+113.

  [3] 周京国.痛风及其多系统损害[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07):2788-2791.

  [4] Choi HK,Atkinson K,Karlson EW,et al. Obesity,weight change,hypertension,diuretic use,and risk of gout in men[J].Arch Intern Med,2005,165( 7) : 742-748.

  [5]  Baosheng Guan,Bai Xue,Wang Yanqiu, et al. Study on the associated factors of hyperuricemia based on dietary and metabolic factors[J]. Gout and Hyperuricemia. 2015,2:62-6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7] 方剑乔,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4-86.

  [8] 向黎黎,熊辉,陆小龙,等.中药治疗痛风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12):47.

  [9] 唐福林.风湿免疫科医师效率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17-218.

  [10] 林廷樾.刺血结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9,25(09): 14-15.

  [11] 尹莹,张红星,张唐法.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 2005,25(10): 683-685.

  [12] 杨西永.火针刺络放血配合口服忍冬藤汤治疗痛风病30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16(01): 22-24.

  [13] 胡丰村,陈飞,郑润杰,等.火针点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7,19(01): 9-10.

  [14] 谢炎烽,魏文著,阮永队,等.火针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5,34(05): 444-446.

  [15] 周凡.三棱针放血联合药物治疗痛风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04): 206+209.

  [16] 蒋正松.针刺治疗痛风22例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05,21(01): 37.

  [17] 王相奇.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05): 260-261.

  [18] 梁兴森,吴锋昌,谭永振,等.放血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02):149-153.

  [19] 钟伟泉.针刺加井穴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 (15): 2581.

  [20] 吴云天,许明珠,郑盛惠,等.电针配合火针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07): 14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