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排出与剔除标准
①不能坚持治疗或治疗期间自用其他药物,影响治疗效果评定者;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⑤瘢痕体质者;⑥婴儿期痤疮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火针法
取阿是穴,选取每个脓疱顶部中央。火针用盘龙火针,规格0.5mm×50mm。嘱患者清洁面部,仰卧,充分暴露面部或胸背部皮损部位,施术者洗手,患处用75%的酒精消毒,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后,迅速垂直刺入脓疱顶部,快进快出,深度控制约2mm之内,后用消毒棉签稍加挤压,使其脓栓、脂栓、脓血从皮损处流出并彻底清除。治疗中为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及紧张感,可令其在施术过程中闭目。为减少患者痛苦,施术者需进针稳、快、准。施术后嘱患者3天内不可洗脸,疗程内禁用各种刺激性化妆品。一般患处第2天就能结痂,嘱患者不要抓挠,使痂壳自然脱落,痂壳一般5-6天可自然脱落,故7天治疗1次,4次为一个疗程。
2.1.2刺络拔罐
刺络选穴肺俞(双)、胃俞(双)。患者俯卧位,暴露刺络腧穴,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扣刺部位,施术者以梅花针扣刺所选腧穴,至局部出现米粒大小血珠时停止,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火罐拔于扣刺部位并留罐10min,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嘱当天不可沐浴。7天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及油腻性食物,禁酒及吸烟,禁止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等。
2.2对照组:
对照组予单纯刺络拔罐法,同治疗组刺络拔罐。在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及油腻性食物,禁酒及吸烟,禁止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等。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3.1.1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版,根据患者囊肿的数量、大小、质地、颜色计算治疗前后总评分、皮损数目变化,评价临床疗效[5]。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皮损变化指数=(治疗前皮损数目-治疗后皮损数目)/治疗前皮损数目×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皮损变化指数≥90%;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皮损变化指数≥60%而<90%;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皮损变化指数≥20%而<60%;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皮损变化指数<20%【5】。
3.1.2主要指标疗效判定标准:疗效评价以皮损积分情况计算有效率。皮损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及文献[7]中的皮损积分标准,根据结节、囊肿的个数、大小、部位、质地、颜色的积分进行判断。皮损个数:2分(1-3个),4分(4-6个),6分(6个以上或融合成片);皮损大小:2分(皮损均小于0.5 cm x0.5 cm),4分(皮损大小介于2分和6分标准之间),6分(皮损超过1cmx1cm;皮损部位:2分(面、颌、颈、背1个部位);4分(面、颌、、颈、背2个部位);6分(面、颌、、颈、背3个部位以上);皮损质地:1分(柔软),2分(中等硬度),3分(硬);皮损颜色:1分(浅淡),2分(暗红),3分(鲜红)。分4级判定。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率>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 %>积分值减少率>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70 %>积分值减少率>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率<50%。积分值减少率=(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3.2结果
3.2.1 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皮损数目的变化对比,治疗前皮损数目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显著。经过8周治疗后,皮损数目:治疗组为4.62±2.56个;对照组为 9.56±3.76个。治疗组的皮损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损数目变化情况对比表2
皮损数目(个)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组 32 22.46±3.72 4.62±2.56
|
对照组 32 21.83±2.92 9.56±3.76
|
3.2.2 两组经8周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32例,治愈率为28.12%,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32例,治愈率为6.3%,总有效率7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两组实热性脓疱型痤疮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表3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32 9(28.12) 14(43.75) 7(21.87) 2(6.25) 93.7% |
对照组 32 2(6.25) 8(25) 14 (43.75) 8 (25)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