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 徐涟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本论文荣获“第四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摘要]:通过研究各家妇科流派近年的文献,对治疗经断前后诸证辨治思路归纳,分析经验方的组成和剂量,进而探讨用药的规律,阐述药物性味归经作用于机体的特定部位,体现靶点治疗的针对性,并统计方中药物的分类,了解药物的功效作用和主治方向。总结全文内容,明确了本病主要因肝肾亏虚,继而累及心脾冲任,治疗仍以补益肝肾,兼顾调摄心脾冲任为主。
关键词:妇科流派;经验方;绝经;中药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了首批64家“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其中10家中医妇科流派及多位妇科名家。绝经,是妇女生理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治疗目的是为了解除病理改变的不良影响。笔者阅读了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各家流派及名家等的文献后撰写此文,现将各流派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证治疗思路与用药特色分析研究如下。
1.治疗思路研究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学的整体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人体生命现象的改变。女子经断之期是机体由盛变衰的转折点,此时阴阳失衡,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枯竭,面焦发白齿堕,脏腑功能也随之失调,常常累及多个脏腑。各家流派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对治疗本病各有所长,切入思路各有同异,本文将其临证辨治思路论述如下。
1.1从肝肾论治
杭州何氏妇科诊治本病从肝肾入手。认为肝肾同源,若肾水不足,则不能滋养肝木,肝之疏泄失常而使机体阴阳失衡,肝旺与肾虚是一对相互关联的致病机制。临证中以养血清肝为主,佐以滋肾为治疗法则[1],使肝血得以濡润,肾水得以滋养,阴阳气血达到平衡。
1.2从心肝肾论治
有3个流派名家从心肝肾论治本病。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之学术继承人肖承悰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主要病机在于肝肾阴虚,心肾不交,与心肝肾关系密切[2]。因乙癸同源,肾精滋养肝血,肝血充盈肾精,心火下降温暖水脏,生生之气则通达全身。坎中之阳本为乾中一爻落入坤宫而成,具有化育之能[3],若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水不升则心火独亢于上,最终导致心肾不交。治疗应从心、肝、肾三脏着手,以滋养肝肾,交通心肾为法。龙江韩氏妇科韩延华教授认为经断前后诸症之所以发病,是以肾虚为本,心受其损,尤重于心,兼顾于肝。治疗本病多从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入手,结合脉证,进行辨治[4]。黔贵丁氏妇科丁丽仙教授治疗本病多以肾的阴阳虚衰,肝阴不足,心肾失交为论治之切入点。治疗以平调肾中阴阳,益阴养血,交通心肾为主,并重视情志的调畅[4]。
1.3 从心脾肝肾论治
心脾肝肾与妇科疾病息息相关,有5家流派从此角度诊治经断前后诸证。岭南罗氏妇科根据女子之生理特点,认为绝经前后的妇女肾中阴阳皆虚,肝肾本出一源,而肝血常处于不足之态。此时肾精亏乏,无以化血,肝血不足之势突显。血虚不能滋养心神,心火独亢于上而难以交汇肾水。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则五脏充,兼之岭南乃湿热之地,湿热容易伤津困脾。治疗从心脾肝肾论治,常以补脾助肾,填精养血,柔肝平肝,交通心肾,阳中求阴,以平为期为临证思路[5]。浙江陈木扇女科陈学奇教授认为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经断前后诸证的病理特点是以肾中阴阳失调为本,常累及心肝脾三脏。原因有三,其一为命门火衰,火不暖土,则脾阳虚弱,运化不足;其二,乙癸同源,肾阴不足则肝失所养,肝血不足而肝阳上亢;其三,肾阴亏虚,心火上亢,导致心肾不交[6]。三晋王氏妇科王金权教授指出,绝经前后诸证是因冲任二脉虚损,精血不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导致阴阳失和,以肾虚为主,常累及心、肝、脾三脏,而出现多脏腑功能失调的复杂症候。治疗应以平调肾中阴阳为大法,虚实并治,标本兼顾,心肝脾肾协调同治[4]。海派蔡氏妇科蔡小荪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以肾为主,并重心肝脾。其生理特点为肾气渐衰,精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认为本虚在肾,补肾同时,重视调理脾胃,滋水涵木;标实在心肝,泻火勿忘理气化痰,重视泻火宁心[7]。上海朱氏妇科朱南孙教授从乙癸同源的理论提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肝肾为纲,肝肾同治的观点[8]。认为肾乃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主胞宫,肝藏血而助疏泄,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于肝肾,肝肾乃冲任之本,肾阴亏虚,癸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则心肾不交,心肝火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