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四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从诗词探析兰茂养生思想(2)

2017-09-27 13:52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2.2笑对坎坷,乐观豁达

  而对于并不顺利的,甚至说十分坎坷的仕途,兰茂晚年写下《乐志赋》“慨黄农之既远兮,怀圣哲而莫觏。……虽所趣之异途兮,竞俱覆于危辙。”[5] 兰茂以史明志,用十二个典故说明富贵缠身必然带来灭顶之灾,终免不了身死流亡,本文文体工整,句句排比,气势恢宏,终于言道“知富贵之可欲兮,奈趋者若流。与其动以取辱兮,孰若静而无求。”尽管仕途坎坷,但文中并未有过多伤感、颓废的情绪,反而显得乐观、豁达。这种对于权势富贵的淡然,与仲景《伤寒论·原序》中“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起内”[6]的观点,时隔千年却又别无二致。兰茂这种淡然处世,笑对坎坷的生活态度,乐观豁达的博大胸襟,使得他并未因难以入仕而意志消沉,而是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勇敢的担当。

  3、苦中作乐,心志畅然

  3.1三教合一,安养治心

  兰茂复杂的思想根于“三教同源”,宋代理学融合了道、佛的思想,形成儒家新的理论体系,到了明代,理学占据着统治地位,兰茂将儒、释、道三者要旨融为一体,如其在诗中写道“心经六字,即五千言”,“六万《法华》,无非《道德》”,“禅宗道体,一本中庸”等等,都将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儒家讲求中庸之道,而宋代理学也逐渐影响了明中叶养生学的发展。而兰先生生活的年代正为该时期,是明代理学影响下的养生思想的具体实践者和应用者, 主张清净、谨节、中和、寡欢、忍辱无争,修道行善,归真返朴,戒贪欲忿争。此养生思想也与当时统治者所倡导的“安养生息、治心之说”的安民主张有一定的关联性。[7]

  3.2志效东篱,乐守田园

  兰先生隐居故里杨林,执杖耕耘,教学自资,采药行医,寄情山水,诗歌啸傲的耕读生涯,与陶渊明每多相似。陶渊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道出了对天下志士的关心,而“山中穷活计,斤斧代耕锄”也恰恰是兰茂对黎民百姓生活疾苦的担忧,这份心怀天下的胸襟堪比草堂孔明,这便是兰茂的担当。在兰茂的笔下,杨林的山水就像点缀在滇东的明珠,那里乡土风情是淳朴而安宁的,劳作的儿童开心和快乐的,展现出在这山水田园中兰茂亦是怡然自得,畅然快活的神情。这也正是陶渊明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形体本不是人自己所能控制的,人所能控制无非自己的心、神,所以养生即是养心、养神。战国庄周,才华横溢,却一生贫困潦倒,四处游历,凭他的学识与才智,曾有诸侯国君请他出任宰相(庄子·外篇·秋水),但他不愿拘束了自己,虽然物质上贫苦,但内心是快乐和充实的,他收获了精神的自由。兰茂又何尝不是如此,诗歌让他心游于外,神往于前,这种无拘束的精神上的极大自由,使得他不断的追寻着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心逍遥,神逍遥,身自逍遥。

  结语:

  兰茂一生安贫乐道,隐居故里,终生布衣,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行医,亦或是佛、儒、道三教,无一不通,加之宋代理学的影响和明代中期的社会状况,静态养生重在治心的学说,构成了明代养生思想的主流,在这一影响下,兰茂形成了托物寄情、静心守性,调养心神,平和情志,保持气机条畅,坚持天人合一,突显出了注重云南地方特色的养生思想和理论。

  参考文献

  [1] 苏国有著. 南滇医圣——兰茂[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4: 18.

  [2] 庄田畋主编. 中医心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82.

  [3] 江一平,储水鑫. 古医籍各家证治抉微[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0: 288-292.

  [4] 王胜乾. 论庄子的从自然无为到离形去知的养生之道[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 27(4): 42-43.

  [5] 徐福荣. 兰茂传[M]. 昆明: 嵩明县文化局,兰茂纪念馆, 1992: 361-362.

  [6] 李宇航主编. 伤寒论研读[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

  [7] 张华庆,武凤翔,张建英,等. 兰茂养生思想探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 32(6):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