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的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湿敷:适用于皮损色红者,药液温度20~25℃,以6~8层纱布浸湿,用双钳夹起或戴无菌手套将其挤干(以不滴水为度),将湿敷垫紧贴在患部(中间不能有空隙),每隔20分钟更换一次,持续时间40分钟,每日1~2次(其他详见附录2)。
2.中药药浴:适用于血燥、血瘀证,皮损色暗或淡,静止或趋于消退者。遵医嘱中药煎汤浸浴,每次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薰洗:适用于血燥、血瘀证。遵医嘱中药煎汤,熏蒸温度50~70℃为宜,待药液降至38~42℃时拭洗,每日或隔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4.中药涂药:薄涂患部,揉擦使之均匀,每日1~2次。血瘀证,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的患者,宜厚涂,涂药后可选用塑料薄膜或纱布封包患处,每日1~2次。
5.穴位贴敷:每次6~8小时,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6.拔火罐: 适用于血燥、血瘀证患者。在肌肤丰厚,皮损肥厚处,遵医嘱采用拔(走)罐法,每日或隔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7.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8.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