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云南中医药 > 云南新闻 >

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云南地方中医药

2014-10-25|来源:走云串南|编辑:高燕仙|阅读: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地理上远离中原文化的文明圈,历史上常被中原之士视为南蛮之地、化外之所。事实上,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并没有隔断云南与内地的交流,相反,在充分汲取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云南各族人民不仅创造出风格迥然的民族医药文化这样的“奇花异卉”,就是在中医药文化方面,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颇具地方特色的遗产这一点,在汉族主要聚居的滇中地区,体现尤为明显。

  1.本草中的“高原明珠” —— 《滇南本草》

  “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或原始称号,始见于《汉书・平帝纪》,五代时期的韩保升谓 “按药有玉石、草本、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所以“本草” 一词,实指中药,民间则称为“草草药” 它是中医药学鼎足之一。历史上,许多医家就是从药开始,最终成就“大家”的,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邀,人称“药王”;明朝李时珍更是以其《本草纲目》 而位列世界名人。本草学可说是标志着一个地方中医药学的水平。其实,早于李时珍前147年,云南也出了一本 《滇南本草》, 它是云南历史上最早的、价值最大的中草药专著,也是中国地方性本草中的翘楚。它是一个叫兰茂的人写的。

  说起兰茂此人,真正是一个历史文化名人,其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玄壶子等,乃昆明市篙明县杨林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卒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享年74岁。兰茂年少时,即才华初露。明正德 《云南志》 说他 “年十六时,凡诗史过目辄成诵”,清康熙《篙明州志》 说他“性聪颖……年十三通经史”。至青年时,涉猎更为广泛。

  他之所以在医药学上卓有成就,乃因母病,故而潜心本草。他“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寻医问药”最终,在总结历代云南医家和民族民间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毕路蓝缕,历20余载,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写成中国著名的地方性本草专著——《滇南本草》 一书。为滇中百姓提供了防治疾病的有效经验,成为云南中医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滇南本草》 一书共收载药物458种,附方600余首,病案40例,涉及植物、动物、瓜果、蔬菜等门类。是书听载方药真切专一,不事枝叶,简练对症;其治法包罗内服、外用等,比较切合云南的地理气候与民情病谱,对临床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后世医家于此习之受惠颇多。尽管《滇南本草》 只是一部地方性本草著作,但却充分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如治赤白痢,以姜制大黄,大黄虽苦寒攻下,清热解毒, 但兼姜汁辛温,可宣通气机,助其攻下,又兼制大黄之苦寒,顾护脾胃,用药颇具法度;书中听载外治便秘之症,也独具特色。其法先把蜂蜜慢火煎干,成条状如手指大,放入肛门内即可。奥妙之处在于熬蜜时用杖搅汁入皂角末少许在内,意在除蜜之润肠外,尚有皂角之通,以倍增疗效,而不同于单纯通便的如现代甘油栓之类,体现了兰茂对中医理论理解的深邃并能有所创新。

  云南历来重视对 《滇南本草》 的研究和利用。从20世纪50年代起,省卫生厅就组织专家,历时近20年完成了 《滇南本草》 的整理工作,并于1975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滇南本草》,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兰茂 《滇南本草》 的研究进…步深入到其学术特色、方药运用特点等方面。1983年6月,在其故乡,举行了由云南省卫生厅、省中医学会和曲靖地区、篙明县卫生局等21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全省中医、 文史、音韵的154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兰茂学术纪念会。会后,《曲靖地区医药资料》 辑录了会议的学术成果,旨在弘扬兰茂的中医学术思想,培植中医的区域特色继 《滇南本草》 之后,云省各地又对地方中草药、单验方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收集验证和整理,编印了近20种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发展了云南的中草药学 因时因地因人治宜是中医学自《黄帝内经》 始就提倡的治疗观,如 《素问・异法方宜论》 说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 地势使然也”中国幅员辽阔,重视地域间的差异性,对于提高中医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切实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改善都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兰茂不仅是医学家,在文史音韵学方面,也有不俗的成就,正统七年(公元 1442年),兰氏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著成了《韵略易通》和 《声律发蒙》 两部声韵学名著。兰茂“冲淡简远,以著述自娱”,著作甚丰,于阴阳、地理、丹青、文学亦皆通晓。可惜历代兵焚和社会变迁,其著作大部分散佚无存 在中医史上,医文兼修,皆有硕果的还很多,象清代温病大家薛生白,在文学上的造诣,丝毫不比在医学上差。  为了纪念兰茂,1985年,篙明县在祠堂内成立了兰茂纪念馆,展出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大量的兰茂学术资料。1988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资12. 2万元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了始建于1470年的兰公祠堂,并修葺了墓碑题刻为清末的特科状元袁嘉谷撰书的兰茂墓。1998年,兰公祠被省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篙明县还成立了兰茂文化资源研发传播中心,并着手建立兰茂文化资源研发中心、兰茂药物园、药材种植基地、兰茂中药厂、兰茂保健品厂、兰茂纪念馆、兰茂文化园等,这种多渠道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必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兰学”文化的发扬光大而搭建更多的平台。

  《滇南本草》 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本草被载入了中国医药史,更由于它在药物学及植物学上所具有的较高学术价值,时至今日,仍然为我省新药及民族药的开发提供着宝贵的药材,如:臭灵丹——感冒消炎片主药;重楼、独定子——云南白药中主要药物;以及虎力散、消黄片、红黑丸、虎潜丸等无不是根据《滇南草本》 中的记载、描述之药材组方而成 甚至日本、法国、美国等学者都在 《滇南本草》 中寻找着抗癌药、 抗心血管疾病药及治疗肾病药等。

  《滇南本草》 在中国地方本草史上,就如同“滇池”一样,像一颗高原明珠,我们既要充分评估它的历史价值,更要努力挖掘它的潜在价值,让它永远为我省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