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脑主神明”新观点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精神意识的中枢,在此基础上,王教授从当代临床实践的新现象出发,进一步发扬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和王清任“人的记性在脑不在心”的学术观点,从而提高了中医对脑是神经、精神中枢的认识,仍然保留“肝主情志,心主血脉”的合理内含,提出“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的新观点,为现代中医临床科研实践和药学实验研究提供了科学可行的依据,增加了中西医之间的共识。
创“五脏皆有不寐”说
历代医家均认为“心藏神”,心为人体精神意识的中枢,故临床对失眠症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多以心为中心而波及肝、脾、肾,而从未有提及与肺的关系。近20年来,王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失眠症不仅与心肝脾肾相关,而且与肺也密切相关,临床常见感冒发烧热退后,因精神过劳或情志不悦,呛咳不已,数月不愈者,实属肝亢或肝郁木旺侮金(肺)所致,用平肝或疏肝解郁加清余邪润肺之剂,常会收到良效,故提出“五脏皆有不寐”,以肝为中心而波及他脏的,符合当今临床实际的观点。
“辨证”新观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点,对临床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100多年来,不少前辈在临床上探索把西医的辨病和中医辨证结合起来,以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如20世纪60年代,朱良春曾首先提出辨证与辨病结合的问题,70年代沈自尹发表了“辨病与辨证结合”应用的经验体会。此后,国内外不少学者均一致认为中医临床采取辨病与辨证结合确能提高诊断、治疗水平,从教材编写、政府制定医疗、科研、新药研究等规定都有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内容要求,这是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求同存异走向结合的一大进步,应该充分加以肯定。但从今后中医走向国际科技平台竞争的要求来看,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为此,王翘楚先后两次撰文论述辨证的发展方向,目的是要强调“证候辨证”是我国传统临床医学一大发明。始创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至明清吴鞠通、叶天士发展为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新中国成立60年来,辨病与辨证结合,把证候辨证识病提到临床医学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医临床医学正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千万不要忘记“证候辨证”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大发明,辨病和辨证结合是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的发展。但它还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就是要从主攻现代临床医学尚存在的薄弱环节或空白地区,去从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继续发挥中医证候辨证优势,不断发现新的证和新的病,为攀登现代医学科学高峰占领我国传统医学一块前沿阵地而多作贡献。
编者按: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今年中国的主题:“良好睡眠,健康人生。”本版特邀专家谈论有关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刊登其诊疗心悟、学术研究。(王麦囤 上海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