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学术思想 >

名医庞国明名方:止消宣痹汤

2014-07-05 14: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庞国明

  庞国明,男,1958年生,河南省长垣县人。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开封市糖尿病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医院院长。

  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提出了消渴非独“阴亏燥热”论;消渴痹症“病分四期,症有四大”论;内外同治同理同方药,凡内服之药皆可外用论”等学术见解。为《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编写人员之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36部,获省部级、地厅级科研成果奖16项,发明专利6项。

  方药:生黄芪 30g,干生地30g,全当归10g,川芎片10g,赤白芍各30g,川桂枝6g,水蛭6g,川牛膝30g, 生甘草3g,生姜3g。

  功效:益气养阴,养血活血,通络宣痹。

  主治: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不同阶段所致的手足或四肢凉、麻、痛、痿之四大主症。

  用法:上药首煎加水800ml,浸泡10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再加水600ml,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约250ml,两煎药汁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2小时服。药渣加入白芥子30g、干姜30g、川椒30g入搪瓷盆中煎煮30分钟之后,加52°以上白酒100ml,熏洗手足和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以达内外合治、协同增效之目的。

  方解:消渴痹症是由于消渴日久、继耗气阴、阴亏气虚、阴损及阳、阴阳气血俱损、血行迟缓、脉络痹阻所致,肌肉、筋脉、肢体失荣及凉、麻、痛、痿诸证俱起。察其病机,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气虚、阳虚多见,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而血瘀贯穿于病程的始终,因而立益气养阴、养血活血、通络宣痹之法。在治痹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入养血活血之四物汤及水蛭、川牛膝,拟成止消宣痹汤。方中,生黄芪补气,生地养阴,共凑益气养血之效,二药共为主药;当归配黄芪,补气生血,当归、赤白芍、川芎配生地,既有四物汤补血之功,更有活血养荣之妙。赤芍四物汤共为臣药,桂枝温经活血,水蛭破瘀通络、通痹止痛,共为佐药;川牛膝活血引血下行,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生姜温中和胃共为使药。综观全方,体现了“以通为补”、“以通为用”的原则,取补中有通、通中有补、填疏相济、静动结合之义,使全身气血调达,络通痹宣,则凉、麻、痛、痿渐缓至消。

  加减:若四末冰冷、疼痛剧烈、入夜难眠,舌质淡暗或紫暗、苔薄白而滑、脉弦紧或细涩属阳虚寒凝者,上方加细辛3g,制川草乌各6g(先煎30分钟),琥珀6g,冲服,以加强温通、止痛、安神之效;若手足灼热疼痛、心烦失眠、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等阴亏内热明显者,方中去桂枝加肉桂3g、川连6g,去赤芍改生白芍40g,生甘草加至6g,以增强酸甘化阴、引火归元、缓急止痛之效;若伴双下肢沉重如灌铅、行走如踩棉,舌质胖大、苔白腻等兼有痰湿者,加苍术10g,生薏苡仁30g,以化痰通络,除湿宣痹:若久痹不通、伴双下肢肌肉痿缩者,加苍白术各10g,以健脾生精、充养肌体,加怀牛膝30g、山萸肉30g,以益肝肾、壮筋骨,补先天、资后天,以助起痿宣痹之功。

  相对固定方药,临床随证加减,运方近30年,验诸临床,每奏良效,主方已开发成院内制剂通络片,获省中药科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