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习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经典研习 >

《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2)

2014-07-07 12: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彻衣法

  即针灸退热如脱掉衣服那样快捷。其病机是由于阴虚内热,阳胜外热,内外热相搏而出现高热,其症状为身热如怀炭火之熏烤,畏怕棉帛衣接触身体,由于内热盛腠理闭塞,津液熏灼,而出现舌焦唇槁,肌肤干燥,喉咙干燥。

  治疗可“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即此法退热除病,其奏效之快捷比脱衣还快。称为“彻衣”的俞穴有三个:一是天府,为手太阴肺经穴,直刺0.5~0.8寸。具宣发肺气,清肺凉血作用。治疗突然高热而致口、鼻出血之热症。二是大杼,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少阳经之会穴。功用:清热解表,宣肺止咳。主治:发热咳嗽,喉痹,颈项肩胛疼痛。三是中膂,为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通降肠府,益肾健腰,祛寒功用。此三穴均有清热作用。阳盛外热再加大椎,为治外感高热要穴,兼有止咳定喘功用;开肺气宣发腠理加合谷,既可宣肺治外热,又可养阴治内热;高热持续不退加曲池,具有清热消肿,散风退热作用。这种针刺退热法确实可快速退热。中药选择麻杏石甘汤加减;或清营汤加减及或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等疗效卓著。

  解惑法

  即快捷解除迷惑的针法。由于中风后气血偏颇,有属实也有属虚,因而肢体偏轻或偏重,四肢不得屈伸,身体也摇摆倾斜,不能宛转俯伏,甚则有神志丧失,意识模糊,不能辨认方向,其症状忽上忽下,反复多变。即由中风病而出现意识障碍,丧失记忆,大脑功能严重丧失。

  治疗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其奏效显著,如同很快解除迷惑一样,故称“解惑”。其针法要平复阴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此病与中风脑血管病相似,治疗基本原则:调节阴阳,滋肾补髓益气升阳,醒脑开窍,采用头穴为主,以四神聪、百会等为主,及风府、风门,祛风扶正;四肢不遂,上肢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等穴。中药:以右归丸合龟鹿二仙胶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龟板、人参等药,笔者以此治疗多例脑中风患者。

  以上举“五刺法”应用及对临床病证的初步探讨,仅为冰山一角。《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但其中的临床病候及辨证尚有广泛内容。因此,研究《内经》还要深入研究临床内容,因《内经》以哲理寓于医理之中,以形象类比临证,以整体统辨于分证,以实践象征于理论,望同道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