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当归四钱,川石斛四钱,南沙参四钱八分,延胡索三钱,乌梅肉二钱,生谷芽三钱,蔷薇瓣二钱,绿萼梅三钱,原白芍六钱,炙甘草三钱,火麻仁三钱,瓜蒌仁四钱。
四诊:五月十四日
大便得通,但液枯肠燥,干结难下。二日来胃痛未作,胃气渐苏,饮食稍增,舌质仍红,苔转薄白,胃部尚觉痞闷,起则头昏,动则少气,脉细,弦意稍缓。治再养阴和胃,兼参益气。
太子参三钱六分,北沙参四钱八分,川石斛三钱,全当归三钱六分,原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怀山药四钱,薏苡仁五钱,云茯苓五钱,绿萼梅二钱四分,佛手片三钱,火麻仁三钱,建神曲三钱。
五诊:五月二十日
胃脘疼痛已止,胃纳渐增,惟食后偶有嗳气,胃气尚失和降,余症均安,脉转濡细,舌嫩红,苔薄白。治参调气和胃,但仍以顾护胃阴为要。
太子参二钱四分,苋麦冬三钱六分,玉竹三钱,佛手片二钱,川朴花八分,绿萼梅二钱四分,怀山药四钱,川石斛三钱,炙内金三钱,生谷芽四钱。
按
本案为胃阴耗伤,胃失和降,以致胃痛淹缠不愈。但据患者体质,仍有郁火内伏,并非单纯的胃阴不足,因此出现舌苔薄黄花剥。后来大便燥结不下,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阴虚是其本,伏热是其标。宋爱老在本案按语中指出:“胃阴虚衰,胃气必然难以舒展。”并用“体阴用阳”的关系来加以阐述。因为胃阴与胃阳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胃阴是胃气的物质基础,胃气须依附于胃阴(包括津液)而存在,所以胃阴耗伤,胃气就不能发挥其受纳、消化、顺降等正常功能,而导致胃失和降。这就是本病的病变机理。在治疗方面,涉及养阴和胃、疏肝理气,以及清热、通下等几个方面。根据本病的特点,养阴不宜滋腻,理气不宜香燥,所以选取一贯煎、芍药甘草汤两方加减化裁。用沙参、麦冬、石斛养胃阴;取川楝子、陈皮疏肝和胃以调气;且以芍药柔肝,甘草和中,两药合用则有甘酸化阴、缓急止痛之效;佐以知母清胃热,益胃阴。服药后略见疗效,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乌梅甘酸化阴,谷芽开胃,延胡索止痛。三诊以大便燥结,气机不利,用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蔷薇瓣、绿萼梅芳香化气。四诊以后,胃阴渐复,各种症状基本消失,但少气乏力,出现气虚征象,于是用益气养阴、调气和胃的方法调理善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内科专家卷:宋爱人》(宋立人主编)一书。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