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此病系指空腹血中一种或多种成分浓度增高超过正常值高限的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高脂血症的原因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是指由于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发生缺陷;继发性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如肝胆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由于饮食、生活习惯或药物引起。按照主要增高的血脂成分,可将高脂血证分为高胆固醇血证和高甘油三脂血证。该病属于中医“痰浊”、“瘀血”的范畴,病理机制在于痰与瘀。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肝、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主要指痰浊和瘀血。
高脂来源于水谷,其化生、输布、代谢有赖于脏腑功能正常,但就其根本则在于脾胃运化功能。《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故若嗜食肥甘或素体脾虚,导致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形成病理性的痰湿脂浊,诚如李中梓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张景岳亦谓:“人之多痰,悉由中虚使然”。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主津液,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肾虚则津液代谢失调,痰湿内生,凝聚为脂。《内经》云:“年过四十而阴自半”,男子“七八而气衰,天癸竭,肾脏渐衰,气血渐亏”,女子“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人至中年,肾气渐衰,气血渐亏,无力推动气血正常运行而致血脉瘀滞,血中形成脂浊。故常见中年后出现高脂血症,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肝为刚脏,主疏泄,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的运行正常,气血调和,经脉通利。反之,由于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水停,津液与血液运行失常,留而为痰为瘀,阻滞血脉。此外,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肝脾不调导致阴阳气血失和,痰浊内生,久则痰瘀互阻,阻滞血脉,形成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虽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但痰浊瘀血乃为其标。痰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输布全身,停而成饮,凝聚成痰,痰郁化热,日久伤及血脉,导致血行不畅,痰瘀同源,痰能致瘀,瘀能生痰,痰浊瘀血在脉道中互相搏结,日久凝结于脉道壁上,使脉道损害,血流瘀阻而产生相应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