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中医儿科 >

蛔虫病

2010-04-27 08:32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 浏览:

  【概述】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儿童发病率最高,不仅可影响患儿的食欲和肠道功能,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蛔虫病病人是传染源,虫卵经口吞人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农村的发病率比城市高。成虫寄生于肠道,扰乱气机,劫取营养,损伤脾胃,耗伤气血,对小儿的成长与健康有较大影响。中医又称蛔虫为“唾虫”、“旺虫”、“长虫”。

  【病因病理】

  蛔虫病主要是吞入带有蛔虫卵的食物而引起。

  感染的途径主要是污染的双手及带有寄生虫卵的食物。

  小儿缺乏卫生知识,双手最易接触不洁之物,往往沾染虫卵。此时以手摄取食物,或食未洗净的生冷瓜果,或饮用不洁之水,或小儿有吮手指的习惯,均能将虫卵带入口中,被咽下而造成感染。所以感染的机会与卫生知识、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感染少者,肠内蛔虫只有少数;而反复感染者,则可多达数百条,可耗伤脏腑气血,影响小儿的成长与健康。

  蛔虫性动好窜,常喜扭结成团,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气机不和,上焦有热,或中焦虚寒时,蛔虫即易在腹中窜动。当蛔虫钻入胆道时,可形成胆道蛔虫症,中医称之为“蛔厥”;当蛔虫扭结成团,阻塞肠道,形成蛔虫性肠梗阻,中医称之为“虫瘕”。这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诊断要点】

  1.小儿反复阵发性脐周疼痛,胃纳欠佳或嗜食异物,营养不良,夜间磨牙。

  2.蛔虫性肠梗阻时,腹部可摸到虫团;或出现并发胆道蛔虫症,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大量吞虫卵,可引起蛔虫性嗜酸细胞肺炎,出现咳嗽气喘,痰中带血等。

  3.有排蛔虫史或大便化验找到蛔虫卵。化验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部分患儿有贫血,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低。

  【辨证分型】

  1. 蛔虫内积症状:脐周腹痛阵作,胃纳欠佳,形体消瘦,恶心呕吐,睡中磨牙,甚则咬衣角,嗜食泥土,面部有白斑后质红,苔薄,脉濡。

  证候分析:感染蛔虫,虫在肠间扰动,阻滞气机,故有腹痛阵作。虫耗小儿营养,久之则形体消瘦,面有白斑。脾胃受损,生湿蕴热,故呕恶,嗜食异物,胃纳欠佳,舌质红。脾虚肝气旺,故咬衣角,睡中磨牙。

  2.脏寒蛔厥症状:具有蛔虫病一般症状,同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曲背,辗转不安,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吐出蛔虫。痛在胃脘部及右胁下,痛止如常人。重者腹痛持续,可有畏寒发热,甚则出现黄疽,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中焦虚寒,蛔虫扰动,蛔虫钻入胆道,或逆窜入胃,虫动则绞痛剧烈,肢冷汗出。蛔安则痛止,故疼痛时作时止。蛔虫内聚,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若寒郁化热,胆汁外溢,则可有畏寒发热,黄疸,舌苔黄腻等。脉弦数为疼痛时之脉象。

  3.脾虚气弱症状:纳呆食少,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大便欠实,驱虫后纳呆、神疲更剧,舌苔薄白,脉细软。

  证候分析:蛔虫在肠中劫取营养,导致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司,化生水谷精微有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故纳呆面黄、神疲乏力、大便不实等。气虚表卫不固,腠理不密,故自汗盗汗。舌苔薄白,脉细软,均为脾虚气弱之象。

  【分型治疗】

  l.蛔虫内积治则:驱蛔杀虫。

  主方:使君子散加减。

  加减:腹痛,加延胡索10克、木香6克;睡中磨牙,加钩藤10克(后下)、珍珠母30克(先煎);恶心呕吐,加姜竹茹6克、半夏10克;形体消瘦,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驱蛔杀虫之剂。方中使君子具有杀虫消积功效,一般炒香嚼服效果好,小儿每岁每天l粒,总量不超过20粒。苦??子,改用苦??根皮,此药有毒性,不宜持续过量服用,一般干品10~15克,鲜品不超过30克,此药有良好驱蛔杀虫功效。芜荑具杀虫消疳作用。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使君子 10克 苦??根皮 10~15克 芜荑10克 摈榔10克 木香6克 钩藤10克(后下)生大黄6~10克(后下)半夏10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2.脏寒蛔厥治则:安蛔止痛,驱蛔杀虫。

  主方:乌梅丸加减。

  加减:发热黄鱼,去干姜附子桂枝,加茵陈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山桅10克;腹部剧痛,加延胡索10克、乌药10克,或可用陈米醋口服,每次20~30毫升,每隔1小时服用1次,可连服3~5次。

  主方分析:本方为安蛔止痛要方。方中乌梅安蛔止痛,花椒细辛驱蛔温脏,黄连黄柏清除胃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

  处方举例:

  乌梅10克 细辛3克 干姜6克 黄连3克当归10克 黄柏10克 川椒6克 附子10克(先煎)桂枝10克 甘草6克

  3.脾虚气弱治则:健脾补气。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加减:面色萎黄,加当归10克、熟地10克;纳果食少,加神曲10克、香谷芽10克;汗多,加牡蛎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健脾化湿理气之剂。方中四君子汤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加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加木香、砂仁理气和胃。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木香6克 砂仁6克(后下)山药10克 扁豆10克 甘草6克

  【中成药】

  1.化虫丸 每日1次,每次3~6克口服。连用3日。

  2.使君子九 每日1次,每次1.5~3克口服。连用3日。

  3.肥儿丸 每日2次,每次1.5~3克口服。连用3~5日。

  【简便方】

  1.香榧子,文火炒熟,5岁以上每岁每次2粒,嚼细烂,每日3次,连服1周;5岁以下服香榧子粉(将香榧子炒熟,研成细粉),每岁每次l克,温开水吞服,每日3次,连服1周。用于驱除蛔虫。

  2.使君子肉,先去皮尖,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1粒,最大剂量不超过20粒。晨起空腹服,连服2~3日。用于驱除蛔虫。

  【其它疗法】

  出现腹痛,针刺天枢、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等穴。出现蛔厥,先刺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后刺内关、足三里、中脘、人中等穴。

  【注意事项】

  1.开展卫生宣教,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剪指甲,不爬在地上玩耍,不吃未洗净的瓜果。

  2.搞好粪便管理,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才能作肥料。

  3.服用驱虫药时,应注意休息和饮食,并注意服药后是否有反应及排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