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肠道病毒如柯萨基B族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最多见。本病以学龄前期及学龄儿童多见,预后大多良好,除少数迁延不愈,一般均在6~12个月内恢复。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本病属中医“风温”、“心悸”、“怔仲”等范畴。
【病因病理】
病因为感受风热邪毒,内损于心所致。
病机则为邪毒从口鼻而入,蕴郁于肺胃,继则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导致心脉痹阻,心血运行不畅,或热毒之邪郁而化热,灼伤营阴,以致心之气阴两伤。心气不足,血行无力,血流不畅测可形成气血瘀滞。肺失宣肃,或热毒灼津,均可内生痰邪。痰瘀互结,气血运行更涩滞不畅,心脉痹阻更甚。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心阳虚衰之重证。
【诊断要点】
1.病前1~3周,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史。
2.临床表现 有明显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头晕,心悸气短,胸闷或心前区疼痛,四肢发冷等。婴儿可见拒食,发纣,肢凉,凝视等。
3.心脏听诊 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或呈胎音样,有奔马律、期前收缩、二联律或三联律,心尖部可有I~Ⅱ级收缩期杂音。
4.心电图检查 心律失常,主要导联ST段可降低1波低平或倒置。X线检查提示心脏呈球形扩大,各房室增大。
5.实验室检查 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增高。早期可从鼻咽、粪便、血液、心包液中分离出病毒,恢复期血清中该病毒相应抗体增高。
【辨证分型】
1.邪毒犯心症状:发热不退,或不发热,咽红流涕,咳嗽有痰,或大便稀薄,肌痛肢楚,心悸气短,胸闷胸痛,音质红,苔黄,脉滑数或结代。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客于肺卫,邪正相争,故发热。邪毒入里,内舍于心,心脉受损,故心悸气短,脉滑数或结代。风邪束表,肺气失宣,故咽红流涕,咳嗽有痰等。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化失司,故大便稀薄。舌质红,苔黄,为邪毒已经化热。
2.痰瘀互阻症状:头晕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叹息,时欲呕恶,咳嗽有痰,甚至咳喘不能平卧,舌质微紫,苔白腻,脉滑或结代。
证候分析:病情迁延,心肌受损,病及肺脾,痰浊内生,停于心下,故咳嗽有痰,头晕心悸,苔白腻。胸阳失于舒展,气机不畅测胸闷气短。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则胸痛,舌质微紫。
3.心气不足症状:心悸不安,面色欠华,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动则汗出,夜寐不宁,舌少苔或呈剥苔,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证候分析:病久心气不足,心阴受损,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气短乏力,脉细无力或结代,舌少苔或剥苔。心生血,心之气阴不足,气血受损,不能荣于面,灌于脑,故面色欠华,头晕目眩。气虚表卫不固,故动则汗出。入夜心脉时有悸动,故夜寐不宁。
4.正虚邪恋症状: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时有低热,面黄纳呆,自汗盗汗,易患感冒,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软,时有结代。
证候分析:正虚邪恋,故时有低热。心气不足,阴血已损,则心悸气短,舌质偏红,脉细软或结代。气阴不足,固摄无力测自汗盗汗。气虚卫外不固,腠理空疏,易受外邪,故反复感冒。
本病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可见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冷湿及末梢紫绀,心脏扩大,并发严重心律紊乱,脉微细欲绝等。
中医认为属心阳虚弱,或心阳暴脱,宗气大泄。此时已有危及生命之虞,临床上必需中西医结合,予以抢救。
【分型治疗】
1.邪毒犯心治则:清热解毒。
主方:银翘散加减。
加减:邪热炽盛,加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胸闷胸痛,加瓜萎皮10克、红花6克;脉结代,加丹参10克、五味子6克;汗多,加牡蛎30克(先煎)、碧桃干10克;舌红苔少可加麦冬10克、玄参10克。
主方分析:本方清热解毒,解表利咽,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最基本方剂之一,此时邪毒已损心脉,故在清解疏邪同时,注意加强清热、养阴、活血,以护心复脉。若邪毒炽盛,表证不显,应及时应用清气分的竹叶石膏汤或凉营血的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
处方举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竹叶6克 荆芥10克 薄荷6克(后下)板蓝根30克 苦参10克丹参10克 生地10克 生甘草6克
2.疲瘀互阻治则;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主方:瓜萎薤白半夏汤、失笑散加减。
加减:胸闷胸痛,加丹参10克、红花6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生山桅10克;痰吐色黄而粘,加黄芩10克、陈胆星10克;汗多者,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瓜萎薤白半夏汤为《金匿要略》方,用治痰浊等阴邪凝结所致的胸痹证,方中瓜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薤白通阳散结、宽胸止痛,半夏可化痰燥湿。失笑散为活血化瘀止痛之剂,方中蒲黄祛瘀止血,五灵脂活血化瘀。
处方举例:
瓜萎皮10克 薤白头10克 半夏10克 丹参10克 参三七10克 郁金10克 黄连3克牡蛎30克(先煎)生山桅10克 炙甘草6克
3.心气不足治则:益气养心。
主方:炙甘草汤加减。
加减:胸闷者,加郁金10克、枳壳6克;口干引饮,加天花粉10克、石斛10克;肢冷畏寒,加黄芪10克、细辛3克。
主方分析:本方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方中以炙甘草为主药甘温益气,缓急养心,人参、大枣益气补脾,生地黄、麦冬、麻仁、阿胶滋养阴血,桂枝、生姜温经通脉。
处方举例:
炙甘草10克 党参10克 黄芪10克 桂枝10克 五味子6克 麦冬10克 生地10克 阿胶10克(烊冲)红枣5枚 龙齿30克(先煎)
4.正虚邪恋治则:扶正祛邪。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加减:心悸气短,加龙齿30克(先煎)、五味子6克;低热,加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夜寐不宁,加枣仁10克、合欢皮10克;易感冒,加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板蓝根15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温中补气之要方。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温通心阳,生姜、大枣温中补虚。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红枣5枚 太子参10克 白术10克 防风10克 龙齿30克(先煎)枣仁10克 炙甘草6克
急性期邪毒犯心,严重者导致心阳虚弱之重症,已属心阳暴脱,宗气将泄,急需中西医结合救治。中医可用独参汤频频灌服,或煎服参附汤、参附龙牡救逆汤,并可加入五加皮、万年青等中药强心利尿,并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以活血化瘀。
【中成药】
1.生脉饮 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口服。适用于心气不足。
2.双黄连粉针剂 每日0.6~1.2克,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用于邪毒犯心。
3.丹参片 每日3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疲瘀互结,或急性期后有胸闷、心悸及胸痛者。
4.天工补心丹 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心气不足,睡眠不宁。
【简便方】
1.黄连3克,银花9克,板蓝根6克,人工牛黄0.6克(冲服),水煎服。用于邪毒犯心。
2.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银花、大青叶、瓜萎、黄芩各10克,薤白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邪毒犯心,心阴已虚者。
3.丹参30克,琥珀15克,共研细末。每次3~5克,每日2~3次,开水送服。用于痰瘀互结。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急性期应卧床,限制活动。恢复期避免过度疲劳,不宜作剧烈运动。
2.多接触阳光,注意冷暖,防止感冒发生。饮食宜清淡和富有营养,不吃过于甘肥厚腻及辛辣食物,不饮浓茶、咖啡。
3.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气促,面色青紫,脉细微而数等危重症状,应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