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四诊理论 > 问诊 >

医生问诊 要把患者当自家人

2010-04-15 11:20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聊天化解患者紧张情绪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两种手段能治病:一是用药,二是语言。”金铭已经当了16年的大夫了,在多年的问诊经历中他发现,医生的语言、表情、姿态在医患沟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医生在听取患者描述病情时应采取关注的表情和关注的眼神,这些举止都传递着一种信息:我理解你的痛苦,我很重视你,我乐于帮助你。作为医生,最大的禁忌就是头也不抬地写病例。因为科室的差异,医生的服务特点是,想方设法通过聊天化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让患者在困难时感到温暖

  2005年7月1日是个骄阳似火的星期五。94岁的梁老太太痛苦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科病床上,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大声呻吟着,她的一群儿女焦急地围在床边。刚刚接班的急诊科医生金铭先查看老人的病例,她是头天晚上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症状是恶心、腹痛、憋气。了解完老人的基本病情之后,他走到床边关切地询问老人的女儿:老人怎么不好?发病之前都吃过什么、做过什么?在与患者家属交流的时候,金大夫始终表情严肃,并眼神关切地注视着对方。在给老人做身体检查时,他特意要隔着一层衣服,因为他怕自己手凉,惊着病痛中的老人。

  随后金铭告诉记者,在面对患者时,他运用了一些基本的医生礼仪。急诊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急症病人,在这些患者面前,医生没有必要说:“大爷、大妈,您好!”之类客气话。而是要表情严肃,动作迅速,眼神关切,让患者能感受到医生重视他、在意他,家属在一旁看了,心里也会热乎乎的。刚刚进急诊室的重病号都需要换床,金铭说,一些大夫抱着肩膀支使家属“把病人抬到那张床上去”是不对的,应该主动帮助家属一起抬,让患者和家属在困难的时候感到温暖。

  ■直呼患者姓名不如直接问诊

  金大夫自己总结了一套接待不同患者的医生礼仪。他告诉记者,除了上述急症患者接待礼仪外,对于病不急但心急的患者也有接待技巧。据他观察,到急诊科看病的患者只有40%是真正需要看急诊的,其余的都是从医学角度讲病不急的患者。和门诊挂号看病的诊疗秩序不一样,急诊科有时候一两个小时没有患者,但有时候会突然上门十几个病人,他们会把医生团团围住,七嘴八舌。“这个时候如果对病轻的患者说,‘你没事先等会儿’,肯定会引起患者的不快,因此就需要医生的礼仪技巧来发挥作用了。”金大夫说,以他的经验,这时他会先对患者们的病情进行简单询问,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就开一些化验单让他们先把必要的检查做了,留下几个病重的再仔细地询问。
 
    金铭认为,医生坐在诊室里高声直呼患者姓名,不如走到候诊区询问:“哪位是×××,您跟我来。”当患者坐下来“诉苦”时,医生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支持其叙述,以获得更多的资料。比如说:“您再说详细一些。”而当患者把话题扯远时,医生可以说:“这些我知道了,您还有其他不舒服吗?”将话题拉回。切忌说:“你别跟我说这些。”这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