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三焦,是津气升降之出路,汗的有无,与津气升降出人和盈虚通滞有关,反映了水津不通与外泄两类病变。临证所见,以无汗、热汗、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最为常见,虽然都属卫气与水津失调,机理却有不同。
无汗:见于外感风寒之表证。寒邪束表,毛窍为彻邪侵而呈收缩反应,妨碍津气出表,遂呈表实无汗。
热汗:温邪上受或寒邪束表,肺卫受邪,气郁化热,热迫水津外泄,兼见发热、口渴,谓之热汗。
自汗:外无表证而体常自汗,谓之自汗。卫强营弱,营卫不和者有之;表卫气虚,津失其固者,亦常有之。
盗汗:睡中出汗,称为盗汗。此证阴虚、阳虚、湿热皆能致之,细究其理,都与卫气有关。素体阴虚,阳气偏旺,入睡卫阳内入营阴,不能固密于表,加之卫阳与阴分伏热为伍,狼狈为奸,阴虚阳凑,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盗汗作矣!若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停少阳三焦,当其人睡之时,卫阳内归阴分而表卫更虚,无力固护阴津,则水津外泄而盗汗作矣!若气郁化热,津凝成湿,停滞少阳三焦,入睡时卫气内归阴分,凌晨时卫气由阴出阳,水津随卫气外泄,而盗汗亦作矣!上述三类盗汗,湿热盗汗最为常见,阴虚盗汗偶亦有之,阳虚盗汗常与自汗并存而为数最少。或问:古人均谓盗汗是因阴虚阳凑,热蒸阴液而呈盗汗,何以径谓湿热盗汗居多?须知此证以小儿与青年、壮年最为多见,小儿与青年生机旺盛,阴阳无所偏颇,何来阴虚?察其舌红苔黄微腻,即为湿热盗汗指征。
头汗:汗出见于头部,齐颈而还,兼有头身困重,脘痞苔腻,是三焦湿热上蒸头面引起;若食则头面汗出,是胃热上蒸使然。
半身出汗:汗出仅见身体一侧,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多因营卫失调,或痰、瘀阻滞身体一侧,经脉不通,气血不能周流,以致患侧无汗,健侧有汗。
手足心汗:脾主四肢,手足心汗多与脾胃有关。故《张氏医通》云:“脾胃湿蒸,旁达四肢,则手足多汗”。
阴囊潮湿:是因水湿从少阳三焦下注前阴所致。究其病性寒热,则三焦湿热下注者有之;寒湿下注者有之;不偏寒热,仅因脾虚不能运湿,湿随气陷,下注前阴者,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