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四诊理论 > 望诊 >

中医是如何观色知病的

2010-04-15 11:09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日晒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由三种色调构成:黑色有深浅因皮肤中黑色素颗粒的多少而定;黄色有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关。

  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个人皮肤的颜色与其平时的肤色有较大的改变,并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就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如皮肤粘膜变得苍白,就是由皮肤的毛细血管痉挛或血液充盈不足,以及血 液中红蛋白的含量减少(贫血)所引起,可于见寒冷、惊恐、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贫血、内脏出血等。

  在身体的裸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正常时皮肤的颜色就比其他部位深。如果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者其他部位也出现了色素沉着(表层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以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并排除了日晒等因素,就应考虑是否染上了疾病。一般情况下可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阿狄森病)。肝硬变、肝癌晚期、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砷剂、抗癌药等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皮肤色素沉着。仅在口唇、口腔粘膜和指、趾端的掌面出现黑色小斑点状的色素沉着 往往见于胃肠息肉病。

  妇女在妊娠3~4个月以后,脸上可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或淡黑色斑,大小不等 多分布在两颊、前额、口唇周围,也可在鼻梁或下巴等处,这种黑褐色斑称为妊娠斑。绝大多数没有病理性意义,仅有少数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常见者为慢性肝病或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肿瘤、卵巢肿瘤、月经不调或闭经等。

  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以及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多以后,可 使皮肤呈红色,一般出现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猩红热等发热性疾病,以及阿 托品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皮肤持久性发红则往往是柯兴综合证(为一种内分泌性疾病,系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所致)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系统 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可在其两颊和鼻梁部位的皮上见到蝶形红斑,为鲜红或紫红色边缘可清楚亦可模糊,表面光滑。

  如果血液中的还原红蛋白(一种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则可 呈青紫色,医学上称为发绀,常常在舌、嘴唇、耳廓、面颊、肢端最为明显。

  黄疸时,皮肤粘膜可呈黄色,早期轻微时仅出现于白眼球以及软腭沾膜,比较明显时才可见于皮肤,一般在胆道阻塞、肝细胞受损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以及溶血性贫血病人的身上可以见到。黄疸时皮肤的色调可因血中胆素增加的程度 和性质不同而出现差别,如有柠檬色、桔黄色、黄绿色、暗黄色,但尤以白眼球 (巩膜)处发黄最为明显。另外,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桔子汁等蔬菜或果汁可使血液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致使皮肤变黄,但一般仅出现在手掌、足底的皮肤。长时间服用带黄颜色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也可使肤色变黄。患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痛的人,皮肤上常有大块棕黄色色素斑。

  总之,对于皮肤颜色的变化,既不可神经过敏,又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