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视频频道 > 学术视频 >

逐梦人生八十载 行医济世六十年——记国家级名中医张良英教授的六十年中医路

2015-08-12|来源:国医在线|编辑:张小贝|阅读:

  8月8日,对于国家级名中医张良英教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是她的80寿辰,也是她人生路上的里程碑——行医6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的日子。60年的行医之路,60年的倾情付出,她慈济杏林、授业岐黄,为云南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美德,营造“跟名师,学经典”的学术氛围,提升医院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张良英工作了60年的单位——云南省中医医院特别在她80寿辰这天,举办了国家级名中医张良英教授行医6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此向其献上这份特别的“寿礼”。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云南省中医管理局、云南中医学院、云南省中医医院领导,张良英弟子及校友,医院职工等出席会议。

张良英教授讲话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

  缘起:耳濡目染,江西小女孩立志做妇产医生

  张良英教授出生在江西省南城县新丰镇,其曾祖父、外祖父均为镇上声名显赫的医生。由于家境一般,弟妹十人都要读书,负担很重,孩童的她便经常在外祖父家里生活,耳濡目染,医学在她幼小的心灵中萌芽了。她决心像曾祖父、外祖父一样,当一名医生。

  青少年时期,张良英家乡医疗资源仍然匮乏,医疗环境恶劣,疾病流行猖獗,百姓十分贫困。乡镇上没有医院,产妇临产,几乎都是家人或者“产婆”接生,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很高。小时候的张良英,常常亲眼目睹亲戚或邻友中,不少妇女死于难产。至今张良英还记得舅母居住在山区,多次因难产,小孩产下均死亡,甚至有一次,因缺乏医疗护理,母子都死于难产。这让张良英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立志做一名妇产科医生,救治随时处于死亡边缘的妇女姐妹们。

  求知:学无止境,为圆医学梦二度学医

  张良英生性诚笃、天资过人,再加上刻苦努力、勤奋好学,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省卫生学校产科专业,踏出了学医的第一步。3年后毕业分配到江西省萍乡煤矿职工医院工作,凭着对医学事业的热忱,她的足迹踏遍了矿区,拯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但知识的有限、病情的繁杂,让她渴望更进一步深造学习。1956全国创办了第一批中医高等院校,张良英经组织推荐,考试选拔,进入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六年制中医学专业学习,成为了我国第一届中医大学生。1962年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远离家乡,来到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

  8月8日,在她的80寿辰暨行医60周年研讨会上,张良英教授郑重地说,我要感谢母校和曾经教过我的许多老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懂得应该如何去当一名有学识有医德的好医生。据介绍,她的同学代表莫矜耀、易修珍、陈乔林、龙祖宏、罗铨5位名中医也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广州中医学院毕业人才,包括张良英教授在内的6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元老”均为云南省中医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云南省中医医院院长温伟波表示,尊师重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据确切考证,目前,仍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供职的广中医首届毕业生,甚至比广东省中医医院还多,医院今后都会为这些专家举办类似的活动。向把青春和知识奉献给云岭大地中医药事业的外埠专家致敬。

  启航:创办中医妇科,行医教学一肩挑

  1962年的云南省中医院没有专设中医妇科门诊,而是内、妇、外、儿各科混在一个大厅看病。女性患者就诊诸多不便。于是张良英向医院领导提出开设中医妇科门诊的要求,这一建议得到了时任魏述徵院长支持。1963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妇科门诊成立。张良英亲自装上了“中医妇科”门诊的牌子。

  此后,张良英坚持每天上门诊,并且负责妇科门诊的主要诊疗工作。当时患者对刚刚毕业的年轻中医抱怀疑的心态,甚至不信任。所以,张良英在刚开始上门诊的时候,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但医院领导特别关心她们这一代年轻医生的成长,经常到候诊室宣传,并对患者说“你们要相信这些年轻医生,他们可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医药大学生。现在不要他们看病,将来可能你们要找他们看病还很困难呢!”渐渐的,张良英用疗效证明了自己的医术,病人日益增加,她很快便成为深受患者喜爱的医生。

张良英教授为患者看诊

  1969年,她响应国家号召,到姚安县红新公社卫生院工作及楚雄卫生学校教书。1974年调入云南中医学院任教。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行医还是从教,她始终以乐观的心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学生和患者的爱戴。

  功成:60年倾情付出赢“送子观音”称号

  张良英在研讨会上说:“我要感谢我的患者和学生对我的信任,正是他们的信任,让我在理论和临床上不断提高。弹指60年过去了,我今年已80岁,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做了一些工作,也治愈了不少的病人,尤其是一些不孕症的妇女,我帮助他们有了可爱的小宝宝,只要他们的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也就能从中分享到他们的快乐。”

张良英教授夫妇与师传弟子合影

  事实上,患者对张良英的感激之情更甚。60年的行医过程中,张良英教授已经记不清究竟帮助了多少患者,可患者却永远记得她。一位来自云南省红河州的患者说:“我年轻的时候因为爱运动、经期不知保养等问题,导致长期痛经,婚后一直不孕,经检查双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肌腺瘤,西医建议马上手术,因考虑到孩子问题决定试试中医,辗转找了几位医生后效果都不明显,还吃药吃到吐,后来找到张良英医生后,吃了3个月药就发现囊肿小了,后来继续坚持吃药肌腺瘤没了,囊肿一边没了,一边很小了,经期也没以前疼了。现在我儿子2岁半了,活波可爱,健康!感谢张医生,谢谢您!”

  而昆明一位吃够了不孕苦头的患者,对张良英也是感激涕零,患者两侧输卵管堵塞,先后做了9次试管婴儿,花了20多万都没有成功,全家人在绝望的边缘找到了张良英,看诊后坚持吃了两年的中药,奇迹出现了,患者受孕,今年儿子已满五岁,患者说:“她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一位当兵多年的女性患者,痛经非常严重,经常疼到晕厥、呕吐,疼到送医院打杜冷丁,后来趁着回家探亲来找张良英看诊,吃了几个疗程的药之后,女兵的痛经症状消失了,因回营训练便断了药。没成想婚后痛经又复发,退伍后,女兵又找到了张良英继续看诊。目前已经退伍的她说:“现在我已经完全好了,每次月经来不再害怕恐惧那种痛了,谢谢张教授。”

  张良英跻身医林六十载,博采众长,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医名卓著,治愈患者无数,年门诊量万人以上,深受国内同行的尊重和患者的热爱。尤其对妇科血证、不孕症有较深的研究,被患者称为“送子观音”。

张良英教授夫妇与师传弟子合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60年的辛勤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张良英教授现为国家级名中医,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全国第二批、第四批和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建有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张良英名医工作室”,为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2006年赴美国加州参加美中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被美国加州中国医学研究院聘为顾问。

  授业:桃李天下,实现中医薪火相传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云南省中医管理局郑进教授在张良英行医60周年研讨会上指出,中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师承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长期跟师实践、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相传,可以说,师承岐黄是中医成才的捷径。因此,中医要发展,传承是关键,培养中医人才,传承是重要途径,云南省中医医院要珍惜和保护像张良英教授这样的名老中医,为他们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他们继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让一批批后起之秀在他们的带领下成为云南中医界的主力军。要高度重视师承教育,做好名医师带徒工作,做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云南中医学院杨建军书记、李玛琳校长与张良英夫妇合影

  作为全国第二批、第四批和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张良英教授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从楚雄卫校到云南中医学院,从理论教学到临床带教,从本科生到外国留学生,从师承弟子到中医传承博士后,她培养了大批的中医妇科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教学、临床、科研第一线,使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医妇科学薪火相传。她培养的学生,如今已是专家教授、名医和学术带头人。

  1997年,张良英退休,被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聘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继承人苗晓玲、陈林兴,现已晋升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为云南中医学院教学、临床、管理方面的主要骨干力量。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名。

张良英教授带教学术继承人

  2008年,她再次被聘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姜丽娟、赵文方、卜德艳3名。其中姜丽娟已成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中医培养对象,国家级张良英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云南中医学院全科医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赵文方已晋升主任医师;卜德艳,晋升副主任医师,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预防医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云南中医妇科事业蓬勃发展,后继人才不断涌现。

张良英和徒弟们的合影

  张良英医德高尚,对专业更能勤学苦练,悬壶济世,审证用药,殚心竭虑,务求其当。一生惜老怜贫,她常教导弟子,作为一个医生,要有“父母之心”,病者身患疾病,要竭力相助,决不能“落井下石”,开大包药、贵重药以及无关的检查。她乐善好施,每见穷困潦倒者,常解囊相助,或于处方用药时,去其价昂之品,而以平廉之品代之,凝神屏息诊病选方,让学生们感触颇深!张良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她事业成功的基石,以振兴中医为己任,是她成为一代名医的动力。张良英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先后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出版了《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常规及云南名医诊治特色》,《云南名中医张良英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荟萃》,《推崇景岳善治经孕诸疾——张良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张良英经验集粹》,《妇科名中医张良英医案集》,《张良英妇科效验方精解》和《中医妇产科经典经方滇池新论2014》等学术专著,编写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中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药院校“十三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研究》,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傣医临床学》,《实用中医临床备要》,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临床技能模拟实训教程》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43项。

  圆梦:幸福源自良好的心态

  张良英教授认为女人养生最重要的是心态好,乐观向上;对于小事,不要斤斤计较。张良英教授不仅桃李满天下,事业有成,在家庭中也胜任了重要的角色,从抚育八个年幼弟妹的长姐,三个子女的母亲,到成为同样是医学专家丈夫的贤内助,每一个角色都游刃有余的转换。老伴莫矜耀,就是她广州中医学院的同窗,两位名中医一路相互扶持和鼓励,成为彼此事业和生活中的伴侣。一路走来,二老相识近六十年,风雨牵手53年,儿孙满堂,事业有成,不过在她的心中微微的遗憾,没有一个子女继承医学事业,传承衣钵的愿望只能放在第三代的身上了,毕竟治病救人,已经成为他们老两口毕生的追求和信念。

  除了看诊和教学之外,他们二老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过去10年,他们用自己的退休金在故乡为青年学生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青年学生,到了今年,奖学金在子女的协助下,已经发展到了全方位、多重覆盖的慈善资助,除了学生资助,还有重大疾病、单亲孤儿以及6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津贴等等。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成为医生是幸运的,理应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这也是自己从医多年的愿望。

  80年的风雨人生,60载的拼搏努力,张良英教授播下了爱的种子——爱中医、爱学生、爱弟子、爱患者、爱家人;她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幸福、收获了成功;她赢得了学生的爱戴、病人的信赖、社会的敬重。正如她的弟子卜德艳给她的80寿辰献礼诗写的一样:医术精湛传人间,桃李纷飞笑开颜,儿孙满堂夫妻谐,不忘慈济穷山间。

出席张良英行医60年学术研讨会的领导与张良英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