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资讯 > 深度报道 >

村医老马,中医技能“样样通”

2014-07-2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编辑:张小贝|阅读:

  驱车从甘肃省兰州市出发,要经过约15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10多公里曲折颠簸的山路,才能到达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榆林乡榆丰村。村里有386户村民,1800多人,大都散居在大山里。48岁的村医马胜伟在村卫生室工作了近30年,在村民眼里,老马看病、打针、针灸推拿“样样通”,是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今年4月,榆林乡卫生院投资近1.8万,为榆丰村建了一座25平方米的中医馆,还购买了电针、颈椎牵引器和电动牵引床等,原来的“活动板房”升级为名符其实的中医馆。“自从有了这个中医馆,找我瞧病的乡亲们更多了。”马大夫说,3个月来,他已经看了300多位病人。

  榆丰村新落成的中医馆位于乡村公路边,蓝墙灰瓦。正门口黑色的牌匾上“中医馆”三个金色大字气势恢宏,左右两边写着“针灸推拿循经序脉活络健体”和“望闻问切追根溯源固本疗疾”的楹联,墙上贴着中医药养生及治未病相关宣传标语。中医馆里,身穿白大褂的马胜伟正围着病人忙前忙后。见有人来,老马抬起头咧嘴一笑。

  “生病了找马大夫准没错,花钱少、服务还好,有时老人孩子生病了不能走,打一个电话,马大夫就上门为我们看。”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李大爷谈起马大夫赞不绝口。

  记者发现,馆内有一个两米高的药柜,里面放着十多个盛有中草药的大罐子。“大罐里泡的‘固公还少’药酒是祖传的。”老马说,爷爷和父亲都是老中医,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行医的20多年里,老马从没间断对中医药的研究。他的中医技术在周围小有名气,尤其擅长用中医治疗胃病、关节炎和腰腿疼等疾病。

  2009年,村上80岁的老人马哈三因为血压突然升高而派人急找老马。老马赶到他家的时候,老人已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诊断之后,老马决定先扎针试试。一针下去,效果很明显,经过调理,老人两天后就下地走路了。从这以后,老马更有名气了。

  在看病的同时,马胜伟还承担着全村的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工作。他经常带着临夏州卫校毕业的小儿子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做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村民健康档案,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建议治疗并为他们制定康复方案。

  榆林乡卫生院院长马智慧对老马的工作非常认可。乡村一体化管理后,马智慧对村医的管理上动了不少脑筋,积极向县里争取培训及硬件建设财政补助等各种机会。“争取到后,我的原则是谁的工作做得好,谁对卫生工作上心,就把机会给谁。”这几年,老马争取到不少学习机会,并由乡卫生院支持在中医馆旁建立了计划免疫留观室。

  马智慧说,今年4月份,卫生院还将一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大学生派到马胜伟身边,进行5个月的针灸、牵引等技术帮扶。“下一步,我准备和县上有关部门协商,将针灸等中医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按90%的报销比例算,病人住院花1000元,自己只需掏100元。”

  然而,老马也有自己的烦恼,“我父亲和爷爷都是村里有名的老中医,我算是继承下来了,但往后就难了。我有两个儿子,本来想把大儿子培养一下,但他嫌收入低,不同意。我努力说服小儿子跟我一块工作,但实行药品零差价等一些政策后,收入更少了,不知道小儿子能跟我干多久。”老马说。(本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郭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