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资讯 > 独家观点 >

【第二届岐黄论坛】高月: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4-08-03|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张小贝|阅读:

  中药安全性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大科学问题,毒性成分复杂,致毒机制不清,综合系统的技术平台缺乏是制约中药产业的瓶颈。本项目历时10余年,在国家多个重大项目的资助下,最早创建了中药安全性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并成功用于中药的毒性成分确认、致毒机制解析、经典理论实证、创新药物研发,促进了中药毒理学的学科发展。主要创新点有:

  (1)率先创建了系统配套的中药安全性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建立了包括中药早期毒性发现的基于药物毒理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相融合技术;中药量毒关系研究的毒性评价方法,中药相互作用研究的基于药物代谢酶与受体通路的快速筛选等多种集成技术,特别是建立了适合中药配伍禁忌、质量控制、致敏物质发现的中药分子毒理学研究新技术,形成了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新技术体系。

  (2)系统揭示了常见不良反应中药(中药注射剂、马兜铃酸类、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类、含重(类)金属类、外用毒药类和“十八反”等)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代谢特征、配伍禁忌和毒性机制;5味有毒中药外用功能被2010版《中国药典》采纳;发现了10种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性特点,促进了中药分子毒理学学科的发展。

  (3)揭示了中药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发现了甘草通过激活PXR受体加速中药毒性成分代谢,从而“调和诸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发现诱导CYP1A2基因表达可降低马兜铃酸类中药毒性的新机制;发现千里光通过生物碱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与胚胎毒性发生的关联机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国际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4)实证了中药配伍禁忌的经典理论。首次从毒性成分和药物代谢酶角度揭示了中药配伍“反”与“不反”的科学本质;从离子通道和儿茶酚胺调节角度揭示了中药寒热配伍及其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促进了中药配伍理论的创新发展。

  (5)支撑了创新药物的研发并研制了7个中药新药。基于毒性早期预测平台发现了11个具有PXR受体激活特性,表征了中药早期毒性的化合物,降低了新药研发因安全性淘汰的风险,促进了103个新药研发进程,独立研制了1个Ⅰ类、6个Ⅵ类中药新药。

  主要标志性成果包括:(1)获军队、省部级、行业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申请发明专利14项(授权7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3)发表论文252篇(SCI论文82篇,累计IF 202,IF>3.0论文27篇),他引1567次(SCI他引436次)、单篇最高他引65次,主编专著15部;(4)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7次、国内会议21次;(5)创新药物7个(中药Ⅵ类新药证书1个、新药临床批件5个),保健食品1个,3个新药被作为军队特需药品装备部队;(6)新增利税21.36亿元。

  本项目首次建立了系统的中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平台,丰富和发展了中药传统配伍理论,加速了中药新药的研发进程,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军事和经济效益。高 月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主任、全军特需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关键字: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