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几年在变中医药大省为强省的道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中医振兴等问题进行了采访。邓铁涛教授强调一下观点:中医文化的发展对珠江振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中药振兴,迫在眉睫;提倡读经典,民族复兴因中医药复兴而完整;变中医大省为强省,任重而道远。
中医文化是珠江振兴文化中重要一环
中华文化黄河发源,长江发展,珠江振兴。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领导革命取得政权以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整个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等于欧洲接近三百年,就此邓铁涛教授提出了“珠江振兴”的观点。
邓铁涛教授还表示,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和珠江振兴的发展而发展。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为同胞进行保健主要就靠中医中药,因为西医传过来也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所以中医中药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但是,回顾整个近代史,近100年来,从鸦片战争英国的大炮打破了国门,国人受了100多年的耻辱,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的近三十年,是中医药振兴的重要阶段。在此,邓铁涛教授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九十多岁老人振兴中医的恋恋不忘之情,也表示了他对中医药振兴的极大关心。
变中医药大省为强省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关于强化中医药强省的观念,邓铁涛教授表示这是五年前广东省张德江书记提出的理念。回顾广东省五年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对其影响最大的,首先当然是广东省的党委。广东省政府重视中医,特别是经过张德江书记的决策,这几年的确是按部就班的在朝着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前进。
但是这个目标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邓铁涛教授透露了多年前他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的经历。当时邓铁涛教授在省中医药当参谋,进行中医的再教育工作,邓铁涛教授和吕玉波院长发起去聘请全国的名中医来广东省中医院重新拜师学艺的活动,从全国聘请最有学问的名老中医来医院带徒。那时候,中医教育还很年轻,中医也遭到种种质疑,“到底中医能不能治好病呀?”等问题层出不穷。
起初很多学徒对中医没有信心,经过真正有中医学问的、有真正中医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手把手地教育后,他们就深有体会了,有的甚至对老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他们自己组织起来,一个老师只能带一到两个,组织“岐黄班”,来互相交流,就这样“集体带,带集体”,很快的,省中医院的中医基础水平就提高了一大步了,说到这里,邓铁涛教授激动地表示当时又形成了另外一番景象:经常有人问“怎么我们的名中医被别人请走了?”。随着经验的推广,后来影响到了全国。从最初人们的质疑,到后来的全国推广,并形成了很多中医专业团队,变中医药大省为强省,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但是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中药振兴 迫在眉睫
讲到中药,邓铁涛教授提出,中药也是很大的范畴。过去药材行就分两种,一种是北药的,一种是南药的,现在南药这个天地是非常广阔的。邓铁涛教授以五爪龙(五指毛桃)为例简单做了讲解。这个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里边几乎不可或缺,所以中药里有很多南药应该好好研究它,保护它。同时邓铁涛教授透露五爪龙(五指毛桃)经过学院扶贫项目,扶贫河源,教农民种五爪龙,三年就有收成,那里的农民也就有了一条致富之路。慢慢的外省也有专家会用这个药了。
珠江流域从之前的南蛮之地到后来的开发再到现在的进出口,中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中药的振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向世界推广中药,把中医药的文化发扬光大,任务迫在眉睫。
提倡读经典 民族复兴因中医药复兴而完整
关于振兴中医,邓铁涛教授特别建议提倡读经典。像邓铁涛教授现在在省中医三元里的第一附属医院办的一个“经方班”,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中医四大经典,《伤寒》、《金匮》、《温病》,《内经》还参与到门诊,邓铁涛教授还成立了一个“中医经典研究所”。邓铁涛教授提醒,经典研究所办国际班,宗旨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且认同中医文化。
谈到中医原来受到的种种发展限制,邓铁涛教授脸上浮现一丝忧虑,他坚定地表示,“如果中医不振兴的话就是犯罪行为”。因为全世界论医学来说,中医有五千年的不断传承发展,也吸收了外国的医学技术和知识,如乳香、没药就是外来的药物,“金针拨内障术”就来自印度医学,中医本身就是一个很包容的医学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中医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传统,中医的理论和唯物辩证法天衣无缝结合的地方很多,因此她能够几千年长新,几千年不断发展继续。所以邓铁涛教授总结道,到了现在,如果中国要“民族伟大复兴”的话,没有“中医药的伟大复兴”就不是完整的。
上一篇:王琦教授:打造中医体质学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