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多收获良多
相对于其他科,儿科可谓高风险、低收入,工作还繁琐,但熊磊一直记得毕业时,当医生的舅舅对她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如何,你都记住5个字‘为人民服务’”。“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讨生活的行当来做,肯定很累,但当你把它作为一项事业,你就会乐在其中。人生的价值有各种体现,就看你想要得到什么。像我们看病,学生们都知道:经常是渴了有患者买水,饿了有家长送饭。有一年我生病,孩子们给我发短信,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你是我们小朋友的大朋友,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我们找不到你,才知道你生病了,你住在哪里,我想来看你,希望你好好养病,早日回到我们中间来!。这童真的祝福让我感动万分,行医多年,我深深体会了被需要、被牵挂的幸福。所以虽然累但很快乐。为了给家长之间、医患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我建了一个大型公益QQ群,我及我的学生们会在上面解答家长的各种问题,而我要做什么调研,可以说一呼百应,大家都非常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说到收入,相比而言,确实是少,但你内心的充实和安宁,不是用金钱能换来的。”熊磊说。
既是好医生又是好老师
教师和医生是世上最崇高的两种职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一个救死扶伤,如何同时做好这两个角色?熊磊说,以前管教学时,她就提倡,希望教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的老师,本身也是医生,她经常说的两句话就是:在课堂上成为一个有实践的教师,在临床上成为一个有理论的医师。“老师仅仅是比学生先知道考试答案的人,或者叫先生最恰当,先生是先学生而学习的学生。做儿科医生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教儿科提升了我的整体素养,两者相辅相成。我一直都说,黑板上看病是看不成的,所以我带的这些学生,好几个都是学校的老师,我希望她们在讲课时,有实战经验,能教给学生最实用的东西。”
熊磊说:“做教师,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做医生,治病救人,功德无量。老师和医生,真是人类最伟大的两个职业,非常好。”
中医并不是常人认为的慢郎中
作为中医学院的管理者之一,熊磊认为,发展中医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真正的中医。她说,很多人都说中医好,但有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好中医少。“这么多年来,中医饱受争议,我观察到,抨击中医的大致是两类人,一种是伪科学家,一种是庸医,一个受到病人的拥戴和追随的中医,他怎么会说中医不好,学校50周年校庆时,很多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在座谈会上说‘感谢学校教给我们安身立命的本领,让我们吃这碗饭吃得好还吃得长’。我给本科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讲:中医好在哪。‘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哈哈,很多老中医都是老寿星。”
熊磊说,中医学院现在办了兰茂班、佩衡班,选拔一些好苗子,从头培养,她认为,中医教育,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有非常大的关系。分管教学时,她曾提出:一些有家学渊源的人,哪怕分数低一些,如果招进中医学院进行培养,是最容易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一拨人,而且会成为学术流派最好的传承人。“如果中医的教育能再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的话,可能会好一些。学医5年,有很多课程与其专业关联度不大,所以医学生很苦。而‘读经典、做临床’是成为名医的必由之路,只有激励学生:‘为中医之崛起而读书,为个人之进取而读书’,并且要学无止境,技无穷涯。”
“中医目前还面临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状况。”熊磊说,“今天早上我上第一堂课,是把我一个从法国回来的学生带到课堂,让她讲了15分钟的感受和体会,她说在法国中医并不是常人认为的慢郎中。的确,在我这里,经常2副药就解决发烧问题。”
儿科治未病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古来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作为医生,熊磊并不想病人那么多,她希望通过治未病让娃娃少生病,所以尽可能教家长一些保健知识。以前她曾经在春城晚报上开过“熊教授育儿经”专栏,现在则会不定期举行一些讲座。“经常有父母会问,娃娃要怎么养,太瘦了,要吃什么,我说想吃就吃,顺其自然。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食物也讲究合理搭配。治未病就是防患于未然之意,很多小儿常见病,预防重于治疗。我们团队研究的一个课题,是把中药配方香薰油作为空气消毒剂,用于预防感冒等流行性传染病疾病,已经申请了专利,希望能尽快推向市场。防病治病的手段很多,如三伏贴、三九贴、香薰油,还有小儿推拿等。关于小儿调养的问题,还是那句古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我在这里看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穿衣多跟发病次数成正比,穿的越多来看病的次数越多。希望通过一些平台,教给大家更多的知识。”
药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熊磊也有这个担忧,她推崇用自然之法治自然之身,“我当年跟管遵信教授学过耳针,所以临床上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同时会教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方法和食疗,如治感冒可喝热水或姜汤、健脾胃可用牛奶炖山药、除湿气可用薏仁绿豆粥、防燥热可用枸杞菊花茶等等。总之,中医是最接地气的,生活处处有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