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治疗 >

外科病症——腱鞘囊肿

2010-04-23 09:42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概述】
 
    腱鞘囊肿是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以半球样隆起于皮下浅表,柔软可推动,多发于腕部中央为主要临床特征。触摸时皮下饱满并有波动囊样感,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中医学中,本病症称为聚筋或筋瘤,认为系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

    本病症的现代针灸治疗,首见于1958年,用隔姜灸,取得较好的效果,六十年代多采用针刺加挤压之法,七十年代又用三棱针点刺、温针来提高疗效。自八十年代以后,有关本病各种穴位刺激法的报道颇多,在继承以往各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火针、指针、针刺加罐及穴位注射等法。为了防止复发,一般都主张针刺后局部加压。从已有的经验而言,针灸确是本病较好的保守疗法之一。
 
【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囊肿顶部(下同)。

    (二)治法

    先常规消毒阿是穴,如囊肿较小,直接针刺;囊肿较大者,可用注射器先吸尽囊内容物再针刺。针刺方法分为二种:[1]扬刺,正中刺入1针,从囊肿四周对称地向中央刺入囊内,用泻法;[2]恢刺,用28号1.5寸毫针,对准囊肿顶部直刺。针尖刺破囊壁达囊中后,呈45度及75度分别向四周来回点刺,针刺深度以刺破四周囊壁为度。留针20~30分钟。起针后用力挤压囊肿,使之破裂。部分病人在留针时用艾卷灸针柄,越热越好,但要避免烫伤;亦可起针后作回旋灸或用TDP灯照射15分钟。取针后,宜局部作加压包扎,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425例,结果,痊愈379例,有效4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