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淋巴管炎系致病菌从破损的皮肤或感染灶蔓延至邻近淋巴管内,所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为多发于四肢,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并伴发热、恶寒、乏力等。
针灸治疗急性淋巴管炎,古籍早有记载。现代报道自六十年代{1]后大量出现,在治疗上,采用针剌、艾灸、郄穴刺血及电针围刺等法,其中,大部分治法都受到传统方法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有较大发展。同时,使疗效不断提高。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痊愈率在95%以上,且大多在四、五天获愈。
【治疗】
刺灸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红丝附近或两旁的经穴3~5处。
配穴:红丝所过或所属经脉的郄穴。
阿是穴位置:系红丝之头部和根部二处。
(二)治法
仅取主穴,如效果不明显可加用或改用配穴。主穴刺灸:先在经穴针刺,得气后作中强刺激捻转提插,留针;继在阿是穴施灸,用点燃的艾卷,从红丝的顶头部向根部缓慢移动,灸火离皮肤3厘米左右,以患者感热而舒适为度,约灸15~20分钟,待原来较细的红线灸成一宽而红的带,随即起针停灸。配穴刺法:在选定郄穴之两端各1寸处,用左手拇、食指按压,使静脉怒张,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速刺入2~3毫米,立即出针。如此反覆左右上下点刺四、五下,呈梅花形,针点距离1~2毫米,血出如珠即可。刺入手法应轻捷,不宜过深。如血出不畅,可稍作挤压。术后用碘酒消毒后,用纱布包敷。每日1次。如症情缓解,针刺或刺血穴点数可减少。
(三)疗效评价
上法共治疗139例,总有效率达97.1%,其中1次治愈者109例(7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