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百会。
配穴:十宣、曲池、大椎、水沟、太冲、行间、四缝。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百会,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沿头皮刺入针体2/3,留针6小时。配穴,除四缝穴及十宣穴点刺挤出血外.余穴均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71例,结果痊愈6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6,7]。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轮6。
配穴:屏尖、缘中。
(二)治法
穴区先以2%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以28号0·5 寸毫针轮6穴,左手捏住耳和针尖,右手强捻转针柄数次后出针,挤出血2~3滴。症情重者加配穴,方法同上。每次一侧耳,重者双侧,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体温下降至36℃,角弓反张及抽搐等症状消失;有效:体温下降至37.5℃,肢体抽搐次数减少;无效:症状未改善或持续性高热、惊厥不退。
以上法治疗248例,针剌1~2次后痊愈211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6%[8]。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振东。针剌人中、合谷对小儿高热惊厥止痉的疗效观察。中级医刊 1990;25(8):60。
[2]彭非华。急惊风针刺治验。江西中医药 1983;(2):9。
[3]孙殿忠。针刺抢救小儿急惊风。福建中医药 1989;20(3):39。
[4]钱起瑞。针刺后溪透劳宫穴治疗惊厥的体会。中医杂志 1982;23(4):76。
[5]曹志珍。针刺加按摩治疗婴儿惊风34例。中国针灸 1984;4(6):10。
[6]杨景柱。百会穴长时间留针治疗发热惊厥4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7;7(2):15。
[7]聂汉云。针灸治疗小儿惊风84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7;6(2):20。
[8]郭军和。耳穴轮6针剌兼放血治疗儿童外感高热惊厥248例。 中国针灸 1997;17(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