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凡夫妇同居2年以上未避孕而未能怀孕者,称为不孕症。其中,从未受孕者称原发性不孕,曾有生育或流产又连续2年以上不孕者,称继发性不孕症。造成不孕的原因,有男方因素(性功能障碍,精液异常等),但以女方因素为主。包括排卵障碍,以及输卵管、子宫、子宫颈因素等。其中排卵障碍,系各种因素引起卵巢功能紊乱导致的无排卵,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
现代报道对针灸治疗不孕症的资料,早见于20年代[1]。至50年代,日本学者也发表灸治不孕的文章,并译入我国[2]。但以后这方面工作开展很少。直到80年代,不仅重新引起重视,而且有了较深入的发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传统中医学理论出发,辨证施治,国内国外都有人在做,颇有成效;另一方面则是从现代西医学的角度,用针灸方法促进排卵达到受孕。穴位刺激方法,除针刺外,尚采用电针、埋线、穴位激光照射及微波针灸等。
在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机理研究上,目前做了一些初步的但很在意义的工作。如发现电针排卵与手部皮肤温度变化有一定关系,手指掌心皮肤温度低经电针后可上升的患者,排卵率显著增高[3]。还观察到,当出现LH排卵峰时,三阴交等穴位电阻往往增加,而给予口服雌激素,则使穴位电阻降低[4]。表明穴位电阻与体内性激素变化有关。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子宫、中极。
配穴:根据临床分型辨证取穴,共分三型。肾虚型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然谷、三阴交、血海、照海;肝郁型加三阴交、照海、血海、太冲;痰湿型加脾俞、胞宫、曲骨、商丘、丰隆、关元、足三里、中脘。
(二)治法
均用毫针刺法,在月经干净后进行治疗,每天一次,进针得气后肾虚型用补,肝郁型和痰湿型均用泻法。连续针刺15次为一疗程。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治疗一疗程怀孕并生育者;有效:怀孕后因故流产未能生育者;无效:症状及体征同治疗前。
共治疗314例,结果显效207例,占65.92%;有效86例,占27.39%;无效21例,占6.69%。总有效率为93.31%[13]。
电针
(一)取穴
主穴:三阴交、中极、子宫、关元。
配穴:大赫、血海、地机、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于两次月经中间连针3天,或在月经周期第12至14天开始(闭经者,在气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完毕后1个月),亦为每日1次,连针3天。进针后,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中等强度刺激半分钟,腹部穴要求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即通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60~120/分;或用疏密波,频率为16~18次。电流强度小于5毫安,或以病人感舒适为度。留针1小时。以电针2~7个周期为一疗程。如效不显,再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79例,排卵141例(内受孕59例)(78.8%),无排卵38例(21.2%),有效率为78.8%。其中96例中,受孕率为6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