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穴
主穴:耳枕切线、哑穴。
配穴:上廉泉、天容。
哑穴位置:风池上0.4分。
(二)治法:
二个主穴任选其一, 耳枕切线刺法:选用26号1.5寸毫针,先在枕外粗隆后正中处刺1针,然后在枕外粗隆与两耳连线处各刺2针,针尖自切线向下,针身与头皮呈15度角,刺入帽状腱膜。哑穴刺法:以28号1.5寸毫针,选准穴位以45度角进针,两侧对刺,刺时要谨慎,宜缓慢进针,得气为度,深度不能超过1寸;配穴均宜刺向舌根部。用G6805电针仪,将输出线连接针柄,通电后选择疏密波,也可用连续波,频度为180次/分左右,强度以能耐受为度,通电刺激20分钟,每日1次,10~14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观察86例(均为脑血栓反复发作引起),显效48例(50.0%),有效31例(43.75%),无效7例,总有效率91.86%[3,4]。
针灸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天突、丰隆、中魁。
配穴:神门、交感、皮质下、食道、贲门(均耳穴)。
中魁穴位置:中指背侧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二)治法
二组穴多配合使用。天突穴,用1.5寸毫针在胸骨上窝正中直刺2~3分后,沿胸骨后缘气管前缘向下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使针感沿任脉下行至上腹部;丰隆穴,用2寸毫针,直刺进针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上行到下腹部;中魁穴,只灸不针,用艾条施雀啄灸15~2分钟。耳穴用探棒在穴区内寻找压痛点,然后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针刺,留针3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捻转2分钟。上述疗法,每日施行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3例,治愈16例,占69.6%,显效4例,占17.4%;进步2例,占8.7%;无效1例,占4.3%。总有效率为95.7%。治疗次数最少5次,最多20次,平均为8次[10]。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廉泉、天柱、哑门。
配穴:痰多、舌苔厚腻者配丰隆、足三里;胸部满闷者配内关;腹部胀满者足三里。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根据病情使用。选用10ml注射器和5号注射针头。药物为维生素B1和磷酸川芎嗪等量混合液。廉泉,如坐位则仰头取之,仰卧位时则在肩背部放一扁枕,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针感至舌体后注药。天柱、哑门均坐位头前倾取之,针感放散至颈部及头顶后注药。内关、足三里、丰隆,坐位均可,针感向肢体上下方向放散后注药。每穴注入药液1ml,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例,痊愈26例,占86.67%;显效2例,占6.67%;好转2例,占6.66%。总效率为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