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等方面的任何一项异常。一般分为冲动起源性失常和冲动传导性失常二类。其临床表现因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而有所差别,较为共同的症状有心悸、胸闷、气急,眩晕,甚则心前区疼痛等。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现一些比较集中观察的资料。进展最大的是七十年代末以来的近二十年,不仅文章多,样本数量大,且多采用客观指标进行观察。在临床疗效验证和治疗机理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收获。目前,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在70~90%左右,心电图有效率约为46%[1]。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疗效并不一致。一般而言,冲动起源性失常患者疗效高于冲动传导性障碍患者。一些工作表明,针刺对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均有一定消减作用,可缓解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且对心房颤动具有一定复律作用,较之药物和电击复律安全、方便。
关于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尚在探索之中,可能是通过经络、植物神经系统或体表—内脏反射性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
【治疗】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心、交感、神门、枕。
配穴:皮质下、小肠、肾,心动过速加耳中,心房颤动加心脏点。
心脏点位置:屏上切迹微前凹陷后下缘。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主穴3~4个,酌加1~2个配穴。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如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取耳中为主穴,配主穴2~3个,留针30分钟~1小时;心房颤动取心脏点为为穴,加配2~3个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手法应轻,以防晕针。留针期间,均宜行针2~3次。每日治疗1次,重者日可2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70例各类心律失常,平均有效率为58~100%[5,6]。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心、小肠、口、神门、三焦。
(二)治法
每次取3~4穴,先用耳部信息探测仪,在在所选耳穴区探及阳性反应点,然后在7×7cm之伤湿止痛膏中央放一粒王不留行药籽,贴于耳穴上,按压5分钟致耳部发热。每日按压3~4次,3~4日换贴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4例心动过速,结果,显效23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