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 Zúsānlǐ(ST 36)
【标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
【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主治病症】
本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5.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方例】
脚痛、膝肿:三里、悬钟、二陵(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慢性肠炎: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关元、行间、外陵。
预防子痫发作或减轻症状:足三里、内关、大陵、阳陵泉、太阳、肩外俞。
胰腺炎: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内关。
高血压:足三里、曲池、内关、三阴交。
晕厥:足三里、百会、人中、合谷、太冲。
余热不尽:足三里、曲池、合谷。
呕吐:足三里、内关、公孙、中脘。
呃逆:足三里、中脘、内关、膈俞、天突。
胃脘痛:足三里、中脘、内关。
妊娠恶阻:足三里、内关、上脘。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5寸,针感向下肤放散;
2.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
3.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4.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