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 Xiàguān(ST 7)
【标准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稍的前方,闭口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颞下窝。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有横行于腺体实质内的血管主要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神经丛。针经腮腺后,穿过颞肌腱入颞下窝。该窝内,深居有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形成神经支配的翼内、外肌。围绕该二肌由面深部的静脉形成静脉丛,通过该丛的静脉或属支,沟通颅内和面部静脉的吻合。因此,面部有感染的患者,不易采用此穴。
【特异性】足阳明、少阳之交会穴。
【功用】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耳聋,耳鸣;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3.其它:眩晕,足跟痛。
【方例】
耳鸣耳聋: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谷。
牙齿龋痛:下关,大迎,翳风,完骨。
牙关紧闭:下关、颊车、合谷、外关。
颞颌关节炎:下关,听宫,翳风,合谷。耳鸣、耳聋、耳中痛:下关、耳门、听宫、翳风、外关。
【刺灸法】
刺法:
1.向下直刺0.3~0.5寸,周围酸胀或麻电感放散至下颌;
2.略向后斜刺1.0~1.5寸,酸胀扩散至耳区,;
3.沿下颌骨向上、下齿平刺1.5~2.0寸,酸胀扩散至上下齿以治牙痛;
4.治疗颞颌关节不利用"齐刺"法。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