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 taichong (LR3)
【标准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足背皮肢较薄,皮下组织中走行有足背静脉网及大小隐静脉。足背动脉行于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下往拇短伸肌的深面,分出第一跖背动脉、足底深支等。前者分成二支,分布于拇趾与第二趾内面;后者穿第一跖骨间隙至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在内外踝之间连线的中点和第一跖骨间隙其底间的连线上。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穿经拇短伸肌表面的腓深神经(或经其内、外侧)入该肌。足背动脉发出的第一跖骨动脉则在拇短伸肌的深面,因此针再深进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时,可能刺及或经过动脉的一侧。
【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肝之原穴。
【功用】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
【主治病症】针麻常用穴之一。
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方例】
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羸瘦;
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刺灸法】
刺法:
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
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