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经络腧穴 >

足太阴脾经穴——阴陵泉

2010-04-22 23:2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 浏览:

阴陵泉 Yinlingquan(SP 9)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及半腱肌(腱)、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正行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穿小腿深筋膜,经胫骨粗隆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腱,向后经胫骨内侧缘进入膕肌。以上诸肌由股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膝下内动脉,发自膕动脉,向内下方,经胫侧副韧带和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支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功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萎;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方例】

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水肿盈脐:阴陵、水分。

霍乱:阴陵,承山、解溪、太白。

癃闭腹水:阴陵泉、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

2.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