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防病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防病 >

内科病症预防—— 休克

2010-04-22 23:34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适应不全,致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有效血灌注量不足而产生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四肢湿冷,皮肤潮红、苍白或紫绀,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死亡。因此,及早有效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识。
 
    针灸防治休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见诸报道。通过50多年的反复验证,发现针灸具有下列作用特点:(1)针灸可使血压在4min~30min内逐渐上升;(2)针灸升压的快慢与原血压水平有关,原来血压愈低,上升需时愈短,收缩压变化愈明显。若不伴内脏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疗效维持时间较长;(3)升压药物无效时,针灸仍可使之升压,两者且有协同作用;(4)针刺升压时,可使心搏量增加,呼吸加强,尿量增多,血糖升高等。另外,动物实验也表明,针灸或穴位注射等法。可以预防休克发生,并能使不同类型休克动物的呼吸、心血管功能趋向于稳定。如针刺猫或犬的“人中”穴,通电刺激20min,然后放血,发现针刺组须比对照组放出较多的血液,才能达到预定的低血压水平,进入休克状态。另外,针刺或穴位注射后,在放出同样数量的血液时,其血压下降程度明显的比对照组为小,放血停止后,血压回升亦快。总之,针灸防治各类休克的疗效比较满意,目前的平均有效率已在85%以上。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截至目前尚不能认为针灸可以完全代替其他措施。因此,根据不同情况,特别是出现脉压很低、四肢冰冷、皮肤苍白、尿量少等,表明微循环和组织灌注情况不佳,应迅速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