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2019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只有0.9%的患者知晓自己患病。
这两个结果,说明了一个结果: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女性的“大敌”,也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什么女性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目前普遍认为,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主要由于雌激素的缺乏。
女性40岁左右,骨密度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每年可有1%~3%的骨量丢失,以绝经后前10年最显著,长期骨量丢失,就会导致骨质下降,从而发生骨质疏松。
正因如此,有些人错误的认为,随着年龄增加,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是自然现象,不是疾病,不需要防治;
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所以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低,导致患者错失早期防治机会。
3个因素,4个习惯,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除了年龄性别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呢?
最近,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协会联合会杂志》上的新研究发现:抽烟、喝酒、药物,易引发骨质疏松。
此外,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还总结了4个隐藏在生活习惯中的“骨量小偷”,分别为摄入太多盐、高蛋白饮食、体重指数过低、绝经后大量喝咖啡。
那么,骨质疏松会带来哪些危害?预防骨质疏松,应该怎么做?砚山县中医医院骨伤科科主任、主治医生张志敏为你解答。
骨质疏松:骨折最大的危险因素
首先,骨质疏松最先出现的症状是腰背酸痛,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还可能出现牙齿脱落、身材变矮、驼背等症状。
其次,骨质疏松最直接和严重的危害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在椎骨、髋部、桡骨远端等,而且咳嗽、打喷嚏、弯腰等一些小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
椎骨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类骨折(约2/3)没有症状,它们是在胸部或腹部X线检查时作为偶然发现而被诊断。
髋部骨折在骨质疏松中相对常见,高达15%的女性和5%的男性,在80岁前可受累,危险性也最大;一旦发生髋部骨折,患者就会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数年内难以完成独立行走等基本生活行动。
桡骨远端骨折,是绝经后不久的女性更常见一种骨折,与髋部骨折的风险随年龄成指数级增长。
所以,中老年人,尤其绝经后的女性,要重视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危害,从而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管理,积极预防骨折发生。
1分钟自测,骨质疏松你中招了吗?
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非常必要,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有一份骨质疏松症风险测试题,一共10道题,花1分钟即可进行自我检测。
请回答以下问题:任何一项,如果你的答案为“是”,不好意思,你可能已被骨质疏松“盯上”,建议去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就医。
1.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2.您经常过度饮酒吗?(每天饮酒2次,或一周中只有1-2天不饮酒)
3.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三厘米?
5.您经常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6.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
7.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8.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9.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10.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如何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风险评估+补钙+运动
(1)骨折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防治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是预防骨折。
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推荐:所有50岁以上的绝经后女性,每年定期做骨密度检测,以进行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既包括骨质疏松症也包括骨折危险因素的评估。
(2)补充钙和维生素D
防治骨质疏松,钙和维生素D是不可缺少的骨健康补充剂。
钙是形成骨质的原材料,维生素D是促进钙质吸收的重要物质,医学上认为人体人体每天需要的钙量为500~600毫克。
平时可适当多吃一些含钙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等;多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维生素D,分为活性维生素D和普通维生素D,前者进入体内后会直接执行功能,快速促进钙吸收;后者进入体内后会被储存在皮下,在身体需要时才被使用。
因此,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符合个人所需的维生素D,不要自己盲目购买或补充。
(3)坚持适当运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对骨质疏松有着一定的防治效果,因为适宜的机械应力能够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可适当进行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运动,以增强骨质,还能促进身体机能;体操、游泳、跳舞、快走等运动,也有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