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式 抻腰势
本式有调节脏腑功能和调整椎体关节的作用。
合十掌,单腿直立,另一腿提膝,交替运动下肢内外侧肌群;成左弓步,躯干向前倾,两掌向前上方伸出,当手臂伸直时,下颏回收,两臂前伸至上臂内侧贴耳,一脚跟向右下方牵引,另一脚不动,脚趾抓地,手臂继续向前上方牵引,重心后移,右脚跟落地,然后屈右膝,左脚掌抬起,翘臀、塌腰、挺胸、抬头,可以充分牵拉颈椎、胸椎、腰椎及骶椎周围韧带及肌肉,改善椎体紊乱现象。
本式提膝,前蹬成弓步,以疏通足三阳、三阴经经络之气。两手合十,手心中空,指尖相结,能沟通两手经气,中医认为膻中是“人体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掌合于膻中处,可起到收摄心神的作用。手脚两头缓慢持续抻拉,节节引开,抻筋拔骨,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少阳胆经得到充分牵拉,调动其中经气,使督脉、少阳胆经、膀胱经之功能亦因之加强。膀胱经总含各脏腧穴,督脉主一身之阳,少阳司气机开合,从而起到固护阳气,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任脉行于腹之正中,督脉贯脊,塌腰、翘尾、挺胸、抬头,合掌收于膻中穴前,可调理任督二脉和心肺功能。通过脊柱的反向牵拉,对颈椎、腰椎及下肢关节有良好的保健和康复作用。
第四式 震体势
本式有摄魂固精,顾护正气的作用。
屈膝下蹲,两臂内收,后从腹前、胸前提至头顶上方,配合提膝,然后两侧的合谷穴轻击两侧的胆经,震动整个身体,两腿不动,以腰带动两臂,用拳敲击下丹田及骶骨,可起到运动脊柱,刺激经络,按摩脏腑的作用。
《素问》指出肝藏魂,无名指属肝,握固为拇指点无名指指跟,其余四指握住拇指,如婴儿握拳状,可以摄魂固精,正气存内,使外邪不侵。《难经·二十八难》言及“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有总束诸脉的作用,通过脊柱及腰部转动,可鼓动足三阴三阳经、任督二脉、阴跷脉及阳跷脉经气,起到强腰固肾的作用。以腰带动敲击胆经、气海及腰骶部,能激发胆经及丹田之气,以培补元气,濡养筋脉,以提高抗病能力。通过躯干带动四肢伸展,可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得到牵拉,缓解长期过度负重引起的损伤,对下肢关节有良好的保健康复作用。
第五式 揉脊势
本式有疏通上肢经络和疏肝宣肺的作用。
以腰带动,两臂旋转,做到从腰到胸,从肩到手逐节引动,身体侧屈,劳宫穴与大包穴同高,使两肩腰部及两胁肋部肌肉,韧带得到充分牵拉,强健肌肉韧带,以维护关节稳定。
中医理论认为手三阳经从手至头,行于两臂外侧,交汇于大椎,手三阴经从胸至手行于两臂内侧,以腰带动两臂左右旋转,能疏通上肢经络;脊柱左右侧屈、伸展,增强脊柱关节周围韧带的伸展性、弹性和肌肉力量,以维护关节的稳定性。中医认为,两胁属肝,为少阳经脉经过之处,通过脊柱侧屈、侧伸和腿的外旋,有助于疏理肝气,宣发肺气,充实两胁之气。此式可用于肝胆、胸肋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