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

您当前的位置: > 养生之道 > 养生误区 >

“万能”六味地黄丸,你到底该不该吃?

2016-04-15 09:37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 浏览:

  六味地黄丸,源自宋代名医钱乙(也名钱仲阳)儿科名著《小儿药证直诀》,是钱乙根据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八味地黄丸”减去肉桂附子而成,共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创方之时钱乙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解颅”病,即婴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中医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等病症。

  最初是一剂儿科经典药方,在时下,很多人将其当成补药,动辄就是服用六味地黄丸,不论中医辨证之法,不辨体质寒热虚实,不辨形体四时变化,人云亦云,一味作为滋补,显然与中医辨证论治相悖,玷污一千古名方之清名,作为杏林学子,有些粗浅拙见不吐不快。

  不可否认,六味地黄丸确实是一剂好药,其药效也被时间所证明,但并非人人皆宜,多所宜善。方中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肝、脾、肾三脏;以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为佐,渗湿清热泄浊,寓泻于补、泻不伤正。此方具有滋补肾阴之功,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颧红盗汗、遗精梦交、骨蒸潮热、舌燥咽干、手足心热、牙齿松动、足跟疼痛、小便淋漓、小儿囟门闭合迟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肾阴亏虚的各种病证的治疗。

  中医认为,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阴阳两虚等证型。且不论脏腑兼夹病变,单论此方,它仅仅适用于中医辨证属肾阴亏虚的人群,就算对症服用也要做到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茯苓、山药、泽泻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山萸肉、丹皮、泽泻具有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泽泻还能抑制血中胆固醇过度增高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所以结合上述药理分析,临床中针对如高血压、糖尿病、腰痛、神经性耳鸣、更年期综合征、中老年便秘等等病症的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因此不少男性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强腰的良品,女性当做养颜护肤的保健品,甚至还有些中老年人,只要头晕眼花、耳鸣睡眠差,腰腿酸软就把它当成每天必备的“食品”来吃,那就走入了误区。

  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上嗜吃膏粱厚味,腌制熏香、油盐偏重。年轻人熬夜饮酒、烧烤香辣、精神紧绷,作息不规律,老年人生活闲逸,各种补品眼花缭乱,不问根究。除却先天不足,疾病,老龄等因素,大多数人每天惰于运动,营养过剩,体形偏胖,锻炼少,出汗少,根据中医体质学说认为,当下大多数人的体质以气虚、阳虚、痰湿体质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