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杏林趣事》专栏第27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李东垣是金末明初的一位名医,独创补养脾胃学说,他所创立的补中益气汤不仅在当时救活了许多人,而且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方。李东垣出身富贵之家,少年时却以洁身自好、品行端庄而闻名于乡里。
出身富贵,师从名士
李东垣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他的祖上是宋朝边关大元帅,世代以有钱称雄乡里。父亲与叔叔们都喜欢读书,交往的都是名士,还给李东垣找老师,跟王从之学《论语》《孟子》,跟冯叔献学《春秋》。这说明家里人对他寄予了厚望。
洁身自好,特立独行
李东垣与其他富家子弟完全不同,不苟言笑,不轻易开玩笑。时间长了,大家觉得有问题。同学们好奇他这样洁身自好是不是真的,就出了个坏主意。一天,他们张罗一个饭局,请李东垣去。入座之后,几位貌美如花的歌妓走了进来,还坐到了李东垣身边。
他硬着头皮坐在那儿。几个歌妓亲近他,“使妓戏狎,或引其衣。”开玩笑甚至用手拉他的衣服。李东垣的反应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一下子站了起来,怒斥这些人。“解衣焚之”,把衣服拿把火烧了,扬长而去,大家这才发现他是真的严肃,不是装的。
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东垣救疫”泥人张彩塑
母亲病逝,立志学医
这时,李东垣家出事了。母亲王氏病重了。李家笼罩在惨淡中。李东垣急得眼红,拿许多钱求访医生,可是他们治疗都无效。最后这些医生有人说是寒症有人说是温症,最后到底患什么病都没搞清就去世了。
李东垣是非常孝顺的,母亲去世了却什么病也不知道,对他是沉重的打击。于是他逢人就打听谁是名医,真正医术高的医生在哪儿?“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他发誓,从今以后要学到真正的医术。
这个时候有人跟李东垣说,当世名医是一位叫张元素的人。张元素是什么人呢?张元素8岁时就考了童生,27岁时考进士,但因犯了前皇帝的庙讳而落榜,后发誓学医,刻苦攻读《黄帝内经》,晚上做梦都是这个。
几年后,北方名医刘完素患了外感病,自己治不好。这时有人把张元素请来了,当时刘完素还看不起他。张元素笑说:“何见待之卑?”诊脉后,判定他开始的症状和已服的药,完全准确。张元素说:“这药你用错了。”刘完素认为他有真本事,让他开了方子,一服而愈。从此张元素名扬天下,天下人都知道他手段之高。
千金拜师,刻苦学习
李东垣认为张元素就是自己要找的老师,于是他来到张元素家,让随从拿来了一个非常重的包,打开以后全是金子。接着,李东垣说:“这个就是我向您学医的学费。”张元素看到了一种锐利与锐气,认为他是学医的料,马上说好,留下来学习吧。
张元素是了不起的名医,对《黄帝内经》有见地,考虑人和自然的对应关系。不要见病治病,要考虑到这种病是什么季节发作,气候有什么特点,对人会引起什么影响。把中药分类,进入人体后,上行还是下行,这些都教给了李东垣。张元素用过的一个教材是《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把中药性味归经论述得非常好。
学有所成,小试牛刀
几年学习后,李东垣把张元素的全部学术思想学过来了,尽得其精髓。学成归来的李东垣成了税务官。这时,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乱了李东垣的生活。瘟疫来了。开始时,患者跟得了感冒差不多,但接下来,嗓子肿,说不了话,头部肿大,还有人病死了。李东垣“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一直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想起了老师张元素,浮现出当时易水河边老师说过要考虑自然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很快,李东垣得出结论。人上半身与天气对应,下身与大地对应,头部肿大是因为邪气停留在心肺间,所以头部肿大,泻下会进肠胃里了,诛伐无过,所以会越治越重。这时应该把药集中进攻人的心肺间,把热毒向上发散。于是开方子,让人买了药,拿五钱熬水,再做丸含着。这个方子便是有名的“普济消毒饮”。
本证多由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中焦,发于面部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主。风热疫毒之邪攻于头面,故见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风热疫毒之邪,灼伤津液,故见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症。方中酒黄连、酒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甘草、桔梗清利咽喉;陈皮理气散邪,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为佐使药。
千古奇方,拯救众生
公元1232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率军南下,开始灭亡大金国的战争。李东垣被围城中,亲眼看着每天有上万人死亡,十二个城门每天都要送出一两千具尸体,整整送了三个月,这期间死了大约一百万人。
艰苦摸索后,李东垣将病因归为内伤。内伤是一种特殊概念,比如吃饭时生气了,以后会出现类似情况,这就是内伤病。李东垣写成了《内外伤辨惑论》,他创立了几个方子,磨成粉给灾民吃了,所济活者,不可遍数。
其中最著名的是千古名方——补中益气汤。今天都能看到这个药,叫补中益气丸。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有没有被以上故事吸引到?小编告诉你,想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可以到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进行参观了解!
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造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其中中医文化展览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3,600㎡。包括“歧黄之术馆”、“滇南本草馆”、“中华医史馆”、“中华药史馆”“少数民族医药馆”五个展馆和一条60平米的“历代中药经典处方长廊”。以绘画、雕塑、文物等多种仿真手法,由浅入深、有血有肉,系统重现了五千年中医理论、中医诊疗方法及中药加工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参观地址:石林县台湾农民创业园黑龙潭路一号杏林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