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药相对于西药来说,副作用小,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下面小编为家长们介绍一些儿童服用中药的小常识。
1、器皿
最好使用砂锅、砂罐,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保温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2、加水量
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量。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是药材的5--8倍,或将饮片加压后,液面淹过饮片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第一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0.5--1厘米,继续武火(大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小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平面淹过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3、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浸泡时,以药材浸透为原则,把药物倒入锅内摊平,加冷水浸泡30分钟,轻压药材以水高出药平面2厘米为宜。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长些。特别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
4、煎药方法
发散类药,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一般煎沸后可继续煎5--10分钟;补益类药及仁、壳类中药煎煮时间宜长些,煮沸后宜再煎20分钟。无论发散药,或是补益类药物宜用文火(小火)为度。煎煮儿童中药汤剂,有的需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医师及药师应给予详细的说明。尤其对需要处理的特别药物,应按医师的要求认真执行,已获得确切的疗效。
5、煎出药量
由于儿童胃容量小,尤其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若药量掌握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儿童呕吐,甚至呛咳,影响儿童的恢复与治疗。因此煎出的药量应以儿童的年龄大小而有所不同。
一般煎出药量按每日药量计:
婴儿60--80毫升,幼儿100--150毫升,学龄前儿童150--200毫升,学龄期儿童200--300毫升为宜,药量应尽可能浓缩至儿童所需药量。
6、服用时间
儿童喂服中药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进行,这样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和利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肠黏膜,饭后服用容易造成呕吐等不良反应。原则上应在饭后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喂服为宜。服药次数遵医嘱,或根据儿童耐受情况,少量多次喂服更好。
7、服用方法
煎好中药汤剂后,家长应先尝一下,过热容易烫伤儿童咽喉、食道、胃粘膜等,过凉又会造成胃部不适,还会影响药效。
儿童服汤剂时,尽可能鼓励自取,或用小勺将药液慢慢从嘴边喂入。服药后尽量休息一会,有利于药物吸收,以免因活动量过大而引发呕吐。
对儿童喂服中药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不可喂几口药在喂几口水和甜食,以免影响药效。对拒服中药汤剂的儿童,可固定其头部,用小勺将药送至舌根部或舌两侧,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提鼻或顺舌面倒喂药,以免呛入气管。
上一篇:中药常识之哪些中药不宜煎煮
下一篇:喝中药时为什么不能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