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杏林养生》专栏第7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夏枯草,别名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夏末时穗枯草萎,故名。夏天采撷全草,晒干入药,为清热散结之良品。有关此药的命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夏枯草的故事
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为人厚道,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屡试不第。茂松因此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无效,病情越来越重。
这年夏天,茂盛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白花艳丽,似入仙境。他刚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
茂松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草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夏枯草的功效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解毒。
主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熬膏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
2、乳痈肿痛。本品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
3、若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4、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
5、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
6、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夏枯草的作用
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本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历结核。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肿瘤。
1、夏枯草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 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本草汇言》)
2、夏枯草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 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纲目》)
3、夏枯草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4、夏枯草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5、夏枯草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 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6、夏枯草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 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7、夏枯草治口眼歪斜:夏枯草一钱,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钓钩藤一钱。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
8、夏枯草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
9、夏枯草治羊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三两,冬蜜一两。 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10、夏枯草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
11、夏枯草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12、夏枯草汗斑白点。 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13、夏枯草预防麻疹:夏枯草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4、夏枯草治小儿菌痢:二岁以下,夏枯草一两,半枝莲五钱;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半。 水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15、夏枯草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 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