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为米、麦、高梁、包谷等加曲酿造而成的一种含醇饮料。品种多,含醇量也不同,一般不高于65度。
[性能] 性温,味甘、苦、辛,有毒;能舒筋活血,通脉解毒,温中散寒,兴奋提神,宣导药势。
[适应病症] 风寒痹痛,筋脉挛急,心腹冷痛,胸痹,劳伤等。
[用法] 直接饮用,和药同煎或浸药服,外用淋洗,涂擦等。
[宜忌]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久饮伤肝,过量中毒,有酒精过敏者禁服;高血压,肝炎,肾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眼病及孕妇等不宜。
[食疗举例]
1、常以本品浸泡或送服祛风湿,通经络的药物,用于风湿痹证,肢体拘挛疼痛。
2、本品小量温服,用于阴寒内盛,腹部冷痛,以及劳累后腰腿困痛,沉重。
3、白酒50克,点燃至沸,将红糖100克倒入,搅拌后趁热服下,用于饮食不调或受寒引起的胃痛。
4、白酒500克,浸泡佛手(干片)15克,半月后去渣,每日睡前饮1小盅。用于脾胃虚寒,胃腹冷痛。
5、白酒500克,浸泡人参20克,半月后每日饮1-2小盅,用于老年体弱无力,食少疲倦。
6、白酒500克,浸泡枸杞子100克,鹿茸30克,一周后每日饮1-2小盅,用于阳虚畏寒,神疲失眠,阳痿等。
7、白酒500克, 浸泡制首乌、生地黄各20克,半月后去渣,每日饮1-2次,每次1小盅,用于神经衰弱,腰膝酸软。
8、用本品适量与瓜萎15克,薤白10克同煎服,用于胸痹,胸部隐痛,或胸痛彻背。
9、白酒60毫升,溶入樟脑9克,姜汁适量,外涂患处,1日3次,用于跌打损伤、扭伤。
10、高度白酒适量,点燃后,快速用酒火擦洗患处。用于关节疼痛、风疹。
11、白酒、小麦、面粉各适量,共调和为糊状,外敷患处,干后即换,用于疖肿,无名肿毒。
[营养价值]
1、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尚有酸、酯、醛、甲醇、杂醇油、糠醛、铝等。因原料、酿造方法不同,成分含量也有区别。除作饮料和直接药用外,常浸制药酒服用。
2、酒的药理作用有:其主要成分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过量则导致延髓麻痹,使大脑抑制功能减弱;对循环系统中等理可扩张皮肤血管,故常致皮肤发红而有温暖感。大量则可麻痹延髓中枢而导致循环障碍;饮乙醇含量较低之酒类(10%上下)可增加胃液、胃酸分泌,故溃疡病患者应禁酒类。小量低浓度的乙醇有增加胃的吸收功能。更高浓度(20%以上)乙醇内服则抑制胃液分泌,胃蛋白酶活性。40%以上乙醇则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喜饮烈性酒者多患慢性胃炎;乙醇内服时所见的恶心、呕吐,主要是由其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乙醛刺激了呕吐中枢所引起;乙醇局部涂擦于皮肤,可加速热的挥发,故有冷感,可用于高热病人。高浓度乙醇能使细胞原浆脱水并发生沉淀,故有收敛及刺激作用。其杀菌作用以70%者作用最强,低于60%或高于80%者功效皆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