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的饮食保健是因地制宜养生法则的具体体现。不同区域,地势有高下,水质、土质、气象环境各异,人们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生活、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方式各不相同,其生理活动受一定的影响,其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亦各有特点,因而产生不同的体质和生活习性,具有特有的适应一定环境的能力。
《素问。异法方宜论》论述:“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南方者,其民嗜酸而食付,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者,其民野处而乳食,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这种“偏食”现象多因体质、水土、气候不同而引起。体质、水土、气候三者密不可分。水土不同,地壳中所含微量元素不同,因而人的体质不同,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如我国分布最广的三种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氟中毒的病区分布,都与水土有关。气象条件的差别对人体体质的影响也很大。
如:寒冷环境,寒气易伤阳气,能形成阴寒体质;严寒之中,人们为了御寒,则温室厚衣,多食辛热,又能形成阳盛体质;气候潮湿,易形成痰湿体质;气候潮湿炎热则能形成湿热体质。所以,进行饮食保健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采取积极措施,配制适宜的膳食。避其弊,取其利,扬长避短,保证健康。
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人体易感湿热,宜食清淡除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人体易受寒伤燥,宜食温阳散寒或生津润燥的食物。
另外,各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如:云贵川等喜食辛辣;山西、陕西喜食酸;江浙一带喜食甜味;沿海一带喜食海鲜;东北各地喜食咸;西北喜食高梁厚味等,在配膳时应予以兼顾。根据我国地理环境,不同区域的饮食保健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