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内容广泛博大精深,发展至今,已经分出了很多的支系,其中,壮医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壮医行医治病主要有三件法宝,那么他们究竟是什么呢?壮医行医治病三件法宝药线点...
蛊,亦称蛊毒、蛊病,甲骨文作"*",像多虫同畜于器皿形。《说文·蛊部》曰:"蛊,腹中虫也。"《赤水玄珠·虫蛊》云:"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壮医的天人自然观 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
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壮医的生理病理观 壮医认为内脏气血骨肉,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
毒虚致百病壮医的病因病机论 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山林茂盛,气候湿热,动植物腐败产生瘴毒,野生有毒的动植物和其他毒物尤多,举凡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
眼睛能洞察和反映疾病壮医的重要诊断特色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眼睛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的精华所在。人体脏腑之精上注...
壮医的这一治疗原则,是根据壮医对人体生理病理和病因病机的认识而提出来的,并有效地指导实践。调气,即通过各种具体的治疗方法(多用针灸、刺血、拔罐、引舞、气功等非药...
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搜集到的壮医病症名称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不少病症名称具有浓厚的岭南地方民族特色。概括起来主要的痧、瘴、蛊、毒、风、湿6大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壮医对针灸及药物治疗作用的认识 壮医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刺血、拔罐,刮痧等这一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治的方法,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
治疗 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使壮医药积累了大量的单方、复方、秘方、验方。这些壮医方药,一部分是专病专方,一部分是根据壮医的基础理论指导而灵活组方选用。壮医药的治疗原...
药线点灸疗法 本疗法原流传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其主要传人为著名女壮医龙蕈氏及其嫡孙龙玉乾壮医副主任医师。1986年经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三位教授加以发掘整理和规范...
药线点灸疗法常用的穴位有几种: 一是壮医特有的经验穴位; 二是龙路、火路的某些浅表反应点; 三是引用部分汉族中医针灸穴位。这里简要介绍一些较有特色的点穴位: 梅花穴...
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规范如下: 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约1~2公分。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火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珠火即可...
对壮医理论体系的学术评估 我国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民族医药都有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前壮族没有本民族...
伟大的医学家和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 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考古资料业已证实,壮族先民自远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岭南特别是广西地区。1956年在来宾县麒麟山盖头洞发现...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谓: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fu,故其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这是汉...
壮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
壮族人民主要聚居于岭南,特别是广西一带,故在对疾病的成因及治疗上也受该地区的气候及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偏重外治,重用解毒,简便验捷的风格。 广西气候炎热,多雨潮湿...
诊断 除了目诊之外,壮医还有不少颇具特色的诊断方法,而且多强调整体诊察、数诊合参,以其对疾病的本质获得较为正确的认识。 (一)望诊 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察疾...
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承担的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课题,日前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卫生厅主持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课题对于弘扬我国民族医药、提高壮医药的...